陳逸飛先生很早就患了肝病,后來又由此引發(fā)胃出血,并有一段時間,且時好時壞。陳逸飛長期加班加點,也加重了病情。
從正式籌備到重新開拍,《理發(fā)師》歷時3年,陳逸飛為此勞力勞心。重新開拍后,陳逸飛再又加大勞動強度,夜以繼日。2005年4月6日,正在浙江富陽執(zhí)導影片《理發(fā)師》的陳逸飛突發(fā)胃穿孔疾病,被送往上海華山醫(yī)院治療。10日,因胃出血病逝于醫(yī)院。《新華社》和《光明日報》都為此發(fā)了消息。
病累交加
只要人類還在地球上存在,死亡就會永遠伴隨著人類歷史。人類歷史其實就是人的生命生生死死的歷史。
人與人有很多不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從出生登上人生舞臺,到死亡退出歷史舞臺,結(jié)束人生表演。
死亡,與愛情和戰(zhàn)爭一起構(gòu)成人類的永恒主題。
陳逸飛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向往青春,但他并不懼怕死亡。他曾經(jīng)這樣表明他對生與死的態(tài)度:
我對生死看得比較淡,我是同意安樂死的,因為人年紀大了以后,存在的價值是很小的。我雖沒有人生輪回的信仰,但是我總希望多少年以后我還是那么年輕該多好,或者從頭再活一次該多好。
(賈斌:《陳逸飛:從大畫家到文化人》,《中國服裝》1998年第2期)
在世的藝術(shù)家和文化人有多少人表明過對死亡的態(tài)度,當然很少,陳逸飛是其中之一。
陳逸飛對死亡沒有具體的準備,甚至具體準備不足,但是整體上,作為一種人生態(tài)度,他對死亡是淡然的,是從容的,是無所畏懼的。
在淡然和從容中,陳逸飛對生命也有些粗心,對死亡也有些大意,從而釀成生命的過早枯萎。
他多年前得肝病,慢性硬化,他自己知道,他的醫(yī)生知道,他的家人知道,他的朋友知道,他在劇組的同仁知道,可是他對生命的自信,他對死亡的無懼,影響了他對生理的調(diào)節(jié),影響了他對疾病的重視。
疾病能折磨人,疾病卻不一定能吞食生命,疾病還有治愈的可能。
勞累可以調(diào)節(jié),但過度勞累,長期勞累,就會積勞成疾,積重難返。
先是長時間的病,后是長時間的累,病累交加,壓垮了陳逸飛。
血肉之軀
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有骨胳有血肉,都是血肉之軀。
疾病不一定就能吞食生命,但長期的疾病,既打擊人的意志,又殘害人的肌體。
陳逸飛沒有說過發(fā)現(xiàn)肝病的具體年月日,但他的朋友幾乎都知道他患肝病已經(jīng)多年。這說明,陳逸飛與肝病抗爭已經(jīng)多年。
他旅美的十年,專注于繪畫,而就在這期間,他已經(jīng)在跟他身上的肝病進行較量了。
陳逸飛病逝后,很快就有《陳逸飛倒下緣于肝硬化》的報道:
在陳逸飛死亡記錄卡上,顯示死因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不少人覺得奇怪,為何在醫(yī)學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僅消化道出血就能致人死亡,況且陳逸飛并無煙酒之嗜,為何會有消化道的問題?記者經(jīng)過多方打聽,方從有關(guān)專家口中得知,陳逸飛的消化道出血,很有可能與他常年的肝病史有關(guān)。
專家表示,常年肝病容易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病人肝臟內(nèi)門靜脈壓不斷升高,久而久之會讓食管下段、胃底黏膜下的血管顯露。這時如果吃了生硬食物或是胃酸返流腐蝕,都可以使血管破裂,引起食管或者胃的大出血。而這種癥狀是肝硬化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特點是來勢洶洶,很快能將人置于死地。聯(lián)想到陳逸飛近階段來每每只能喝稀粥度日,肝硬化應該是他英年而逝的元兇。
專家強調(diào),這類病人理應加強休息。然而陳逸飛在此期間,仍然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最終積勞成疾。如果那時他可以停下來多休息一下,情況也許不會發(fā)展得如此之快。
陳逸飛對工作一向以敬業(yè)著稱,記者與陳逸飛幾次接觸后,也深有感觸。在電影《理發(fā)師》的拍攝現(xiàn)場,陳逸飛常常為了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而屢次重拍,59歲的他跟著一幫年輕人一起早起晚睡,沒日沒夜地工作。即使在胃出血到兩個“+”的危險狀況下,他也只是休息了兩天,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不少陳逸飛的朋友都表示,這幾年陳逸飛過分投入在工作上,就像一個工作狂人,根本沒給自己休假的時間。
(韓壘、程怡:《陳逸飛倒下緣于肝硬化》,《南國早報》2005年4月12日)
4月10日,陳逸飛病逝的當天,說是胃出血而死,很多人都感到很奇怪,因為一般的胃出血不會立即致人于死地,因為大家只知道他一直有肝病,因為還沒有來得及把他的肝硬化和他的胃出血連在一起想。
說到陳逸飛的疾病和死亡,請大家讀一讀胡展奮的《生命聲色盎然》這篇文章,其有一節(jié)是寫陳逸飛“早就知道的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