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下午3點,中央美術學院新青年藝術沙龍第22場:“為什么是威尼斯: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出場”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樓紅椅子報告廳舉行,該講座由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王林老師主講。
作為2013威尼斯雙年展大型平行展“中國獨立藝術展:未曾現(xiàn)的聲音”的總策展人,王林老師對為何選擇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出場給出了闡釋。
關于場地及流程
王林老師指出,展覽地點的選擇對于展覽本身至關重要,而近年來威尼斯雙年展設立的平行展機制對于擴大中國當代藝術國際貯藏量的影響也不容小覷。王老師表示,相較于之前的主題館和國家館的展覽,平行展實際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機制:一、平行展的主辦單位必須是非盈利的藝術機構,目的是讓展覽和資本市場有一定的距離;二、平行展需由自由策展人直接申請;三、平行展必須是學術性的展覽,對藝術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有要求;四、平行展需在雙年展組委會認定的場所舉辦。
在談及本次平行展的場地時,王林老師說他是先得到軍方有軍械庫可供租賃的消息,考察后才發(fā)現(xiàn)該倉庫恰好在中國國家館的對面,若能把展覽地點定在這無疑會對本次平行展的舉辦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王林老師稱,經(jīng)過長時間艱難的談判,才最終得以在主展場對面4000多平方米的軍械庫中舉辦此次平行展,該展覽將成為雙年展諸多平行展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
隨后,王林老師介紹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的申請流程。首先,需在開展前一年的11月份向威尼斯雙年展組辦方提交參與平行展的申請,且需基本上確定藝術家名單。接下來,第二年的2月雙年展組委會將告知審批結果,如通過則需再次申報參展藝術家名單。另外,王林老師還特意指出,若必須有小規(guī)模藝術家人員變動,可通過增加“講座藝術家”的形式,即只能增加參與學術性講座的藝術家。
另外,在談及如何與西方人共事時,王林老師提到西方人很注重知識產(chǎn)權,對所屬名稱及Logo的使用十分重視。由于威尼斯雙年展的圖冊中會把平行展的內(nèi)容印進去,所以雙年展組委會對于平行展將錄入圖冊的內(nèi)容也做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
為什么是威尼斯?
在闡釋為什么選擇威尼斯雙年展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出場形式前,王林老師介紹了三種傳統(tǒng)的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出場的渠道:第一,改革開放后,西方出現(xiàn)的一批最早關注中國藝術變化的獨立策展人。這些策展人開始選擇中國藝術家,王林老師表示這些策展人或多或少受到當時歷史事件的影響,他們對于中國藝術家的選取往往帶有很強的人權主義傾向。王林老師指出,這些策展人普遍有“毛時代情節(jié)”,他們對藝術家的選取,帶有理想化的傾向和對資本主義體制的對抗。因此他們很容易選取那些對毛時代提出挑戰(zhàn)或者發(fā)生關系的藝術形象。例如奧利瓦,奧利瓦經(jīng)歷了蘇聯(lián)解體冷戰(zhàn)格局的打破,東西方藝術形態(tài)對抗日益消退的時期。即便奧利瓦已經(jīng)意識到南北融合的關系變得越來越重要,但他當時仍然是按照冷戰(zhàn)的意識形態(tài)來挑選中國的藝術家的。正如栗憲庭所說:“中國的當代藝術不過是西方文化大餐上的春卷。”王林老師指出,這種形式的國際出場是被匹配、被選擇的。第二,九十年代后海外藝術機構如畫廊和基金會開始收藏中國的當代藝術。第三,近些年,中國官方的文化產(chǎn)業(yè)對當代藝術的推動。王林老師表示,這種形式的國際出場往往受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是經(jīng)過嚴格篩選的。
相較于上述三種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出場形式,如何在國際平臺上自主地呈現(xiàn)中國當代藝術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王林老師表示,西方似乎并不是十分關心中國當代藝術本身的狀況,而是更關注一些敏感和有爭議的事件。但隨著通訊工具的普及,中國的文化資訊開始與世界日益同步,如今的中國已成為世界問題的富集區(qū),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社會矛盾、道德文化問題、環(huán)境問題在中國都有較集中的表現(xiàn)。王林老師指出,當代藝術的核心的問題即是“問題性”,當代藝術“觀念性”實質(zhì)就是對問題的敏感性、揭示性和挑戰(zhàn)性。
王林老師用兩個詞對舉辦本次威尼斯平行展的目的做了總結:一個是“自主性”,中國的藝術家要自主性的做展覽,這種自主性是民間的、公民的、個體的學術意識的呈現(xiàn)。 第二個是“真實性”,要把中國當代藝術復雜的面貌盡可能的呈現(xiàn)出來,王林老師稱,只有真實的東西才是最具有交流性的東西,這次平行展并不是想推出某個明星或流派,而更注以盡可能的在重要的國際展覽平臺上展示中國當代藝術復雜而又真實的面貌。最后,王林老師表示他只想在展覽前言寫一句話:“藝術使中國不再是世界的威脅,請聽聽來自中國藝術家真實的聲音。”
講座最后是提問環(huán)節(jié),王林老師就平行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什么是當代藝術、年輕藝術家如何面對創(chuàng)作困境等問題接受了現(xiàn)場觀眾的提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