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潤文的繪畫與同時期中國寫實派的藝術家相比,不是單純的運用古典的技法表現(xiàn)一種唯美,而是對精神價值的挖掘與提煉,改變對現(xiàn)實的另一種呈現(xiàn)方式。在他的繪畫領域里更偏向于寫實人物,他喜歡用一種含蓄隱喻并極具韻味的敘述方式來呈現(xiàn)他的繪畫,同時在里面有一種情感擴張力,這是一種跨越式的陳述方式。郭潤文的繪畫在藝術抽象性上有一種時代穿透力,它的價值是對他過去生活的這個時代的一種象征性呈現(xiàn),安靜的美像中總會有一種深刻回憶的“傷痕”。他認為“歷史的沉淀就好比是一睹風殘的墻,留下了歷史的很多印痕、砌痕,這種印痕記錄了這堵墻的歷史,也記錄了一個文明史”,這種時代的永恒感是每一個對當時生活有深刻感悟的人都會產生的共鳴,對每個人都是一種精神價值。所以在90年代就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天惶惶地惶惶》、《永遠的記憶》、《夢歸故里》、《廣州起義》、《欲望的解釋》等極具代表的杰作,作品《夢回故里》是這種精神情感跨越方式比較好的契合產物,利用一種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錯位,把過去敘事情節(jié)與當代人物特征符號這兩種矛盾的事物并置在一起,達到對過去情感影子的抽象渴望。或許是因為這種情感寄托這張畫于前期就被拍賣出去。 他極富意蘊的寫實人物繪畫,是他從90年代至今一直探索的語言方式,在中國寫實畫派中顯示出了個人的獨特性。郭潤文從前期在寫實繪畫中賦予的懷舊情感,運用記憶與現(xiàn)實跨時間與空間進行并置。再到近十年極具概括的繪畫方式的情感傾訴。近十年在繪畫中他拋掉了繁雜的周圍環(huán)境、背景和多的細節(jié),變的越來越概括,把焦點集中在對人物性格的把握上,在統(tǒng)一整體的背景下有種突出人物主體后更深遠的反省,從而疊加反饋到人物本身更加深厚的情感信息。這種隱含的觸動是藝術家本身在90年代意識形態(tài)的根基之下,進行的對自身內心更深層次的沉淀,這是一種更具個人時代現(xiàn)實特性的價值提升。 郭潤文的繪畫與近三十年的心理情感思考歷程,是中國寫實繪畫發(fā)展過程中極具個人特征與時代特征的文化價值產物。他的繪畫試圖搜尋人物敘事情節(jié)中或人物本身那種內在的情感結構,使這種結構達到完美化的平衡狀態(tài)。他的繪畫不再是單一的現(xiàn)實再現(xiàn),而是一種情感矛盾的復合體,然而這種突變早就蘊含在概括整體的繪畫中。這種突變也具有一種現(xiàn)代性與當代性,這種種完美性的呈現(xiàn)都是駕馭在藝術家自身當下生活的現(xiàn)實狀態(tài)之下,藝術家也有過這樣的描述:“追憶對過去的情緒只是生活中的一個片斷,真正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存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事件,才是我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東西。主題進行調整和改變是基于我對現(xiàn)實的關注,風格手法雖然有改變但也是非常微妙和微小的,并不是徹底的轉換。”所以他賦予了中國當代寫實人物畫風以新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