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是引導受教育者形成關愛動物和自然之心的教育,這也是“人與動物系列叢書”遵循的宗旨。
“人與動物系列叢書”與其他單純介紹動物的讀物不同,它從人與動物之間的互動關系作為切入點和視角,通過兩者之間恩恩怨怨、悲歡離合的感人故事,討論人如何與動物,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問題。這一獨特角度使叢書有了一種濃濃的自然人文色彩。叢書參與的作者眾多,以今年春天發(fā)行的3本“人與動物系列叢書”為例,其中《孔雀亮翅》和《猿啼如歌》的撰稿人中,有劉心武、從維熙、張抗抗等作家,李燕、于志學等藝術家,郭耕、羅紅、江永晨等知名環(huán)保人士,更多的是與動物打交道的親身經歷或親眼目睹者,共有上百位作者。《野馬風云》則是相關動物保護文章的合集。這些故事發(fā)生地的空間覆蓋面很廣,國內的東到東海之濱,西至青藏高原,北及大興安嶺和內蒙古草原,南達云南邊陲;國際的涉及亞、非、歐、澳及南北美各大洲。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段大致從建國初期到現(xiàn)在,縱向穿越了約半個世紀。由于作者有著不同的寫作風格,作品也就具有各式各樣的文風文采,其中不少堪稱范文,如軍旅作家王宗仁的《藏羚羊下跪》,就曾被收進小學語文課本。
叢書涉及的動物也不少,約上百種。人們在廣闊時空中與這么多動物之間發(fā)生的動人故事,使叢書像一片開滿各種鮮花的草地,五光十色,絢麗多彩。而由于每冊書都有上百個故事,每篇平均只有2000字左右,這又使它具有了短小生動的特點,很適合當代都市的快速生活節(jié)奏。
這些動人故事中,人與動物的命運是如此牽動人心,讓人忍不住想知道:拜孔雀為師的傣族舞者學到了孔雀舞的真諦沒有?那只倔強的巖鷹屈服于馴鷹者的折磨了嗎?受傷的大熊貓有沒有獲救?猴王是怎樣與護林員結下友情的?流浪狗“白熊”怎么不見了?熊牛斗的結果怎樣了?藏羚羊是怎樣成為奧運吉祥物的?受傷的野鴨飛走了沒有?……這些真實鮮活的故事,引導孩子接受自然教育,并讓孩子變得更加關愛自然和動物。
“人與動物系列叢書”,陳玉珍主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