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雄才 快馬加鞭 紙本水墨設色 69×45cm? 20世紀前期,可謂中國美術史上絢麗璀璨的時代,多元化的畫家群體與繪畫流派的并興成為這一時期美術界的主流。在沿海交通便利、對外文化交流頻繁的地區(qū),如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的華東地區(qū),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華北地區(qū),以廣州、香港為中心的華南地區(qū),不僅在經(jīng)濟文化上得風氣之先,在繪畫上也是名家輩出,流派紛呈。他們分別形成的海上畫家群、京津畫家群和嶺南畫家群,在民初畫壇形成三足鼎峙的局面。以“二高一陳”(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黃少強、方人定、趙少昂、黎雄才、楊善深、關山月等為代表的“嶺南畫派”,在近百年的中國畫壇上,寫下可圈可點的篇章。 一. “嶺南畫派”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在早期也與當時傳統(tǒng)中國畫家一樣,經(jīng)歷過一種學徒式的畫學教育。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高劍父由族兄高祉元介紹,拜著名花鳥畫家居廉為師。高劍父早期的畫作,大多打上居氏烙印或以臨、仿前代名家為主。光緒十九年(1893年),高劍父曾赴黃埔水師學堂學習,半年后輟學歸廣州,仍然從居廉習畫。1900年,高氏得到族人資助赴澳門格致書院求學,課余從法國人麥拉學習碳筆畫,不過這一段履歷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幾乎找不到任何印證。 陳樹人拜于居廉門下則較晚,時間大致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由居廉的另一弟子張逸介紹入于門下,此時居廉已近垂暮之年,所以陳氏一直被認為是居廉所收的最后一個弟子。陳樹人在十香園認識了許多居氏門下畫壇名流,其中之一便是后來一起成為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的高劍父。 陳樹人早年的畫作也是受居氏影響極大,在其傳世諸作中,很容易看出這種痕跡。 二. 如果“二高一陳”一直延續(xù)居氏香火,中國近代畫壇最多只是多幾個平庸的花鳥畫家,近代嶺南畫壇也將黯然失色。所以完全可以說,他們的成功在于與時俱進,在中國畫領域發(fā)起了一場革命。 說到“二高一陳”的變革,不能不提到日本。 很多研究成果表明,從1903年至1907年間,高劍父為了求學,曾多次到達日本。在日期間,除了通過參觀日本的博物館和圖書館展出的日本畫,獲得對日本美術的初步認識外,還在白馬會和太平洋畫會開辦的研究所接受日本畫的基礎訓練。 陳樹人1908年進入日本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學習,1912年3月25日,陳樹人于該校畢業(yè)回國,任報館編輯,兼任廣東優(yōu)級師范學校(廣雅書院)及廣東高等學校圖畫教員。后再赴日,于1912年9月21日入東京立教大學文學科一年級,攻讀英國文學,1916年畢業(yè)。 高奇峰赴日學習與其兄高劍父密切相關。1907年,高劍父暑假歸國,攜高奇峰赴日學畫。有記載表明,兄弟倆1914年春曾在日本東京下谷合作《鴛鴦圖》橫幅,同年秋,高奇峰回國。 “二高一陳”分別在日本接受近代美術的教育,同時,他們也開始醞釀在中國畫領域進行一次大的變革。 1912年,高劍父與兄高冠天、弟高奇峰、高劍僧到上海開辟了“嶺南畫派”的主要宣傳陣地——《真相畫報》和審美書館。與此同時,審美書館適時地推出一系列旨在推廣“二高一陳”的畫集、宣傳單張,為新派繪畫搖旗吶喊。一時間它亦成為網(wǎng)羅畫家、展銷作品的具有畫廊性質的場所。 由于“二高一陳”利用了上海——當時中國經(jīng)濟相當繁榮且中西文化交融最為頻繁、傳播資訊極為發(fā)達的中心城市,所以注定他們的理念和實踐一開始便會受到世人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