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品無人接盤
經歷過2008年秋季的冰火兩重天,今年藝術品交易在春拍中顯示出微微的暖意,雖然從數據上看春拍比秋拍樂觀一些,但中國當代藝術誰來接盤仍是個難題。
6月25日,藝術家、畫廊老板、拍賣行老總、策展人等聚會尚8新媒體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就藝術品交易下半年走勢展開了一場思想的交鋒。3月以來,藝術品市場陸續(xù)吹來的春風已帶來了暖意。亞洲藝術市場“風向標”香港蘇富比春拍人氣火爆,全場達到近7億港元的成交額、近85%的成交率。在國內藝術品拍賣業(yè)有“晴雨表”作用的中國嘉德拍賣公司春拍總成交額更是超過5.41億元。其中,三件清宮舊藏書畫共拍出1.1億元人民幣。近現代書畫部分人氣大漲,成交紅火,眾多拍品以高出估價數倍的價格成交,平均成交率超過82%。翰海和華辰、保利、榮寶等拍賣公司也表現不俗。6月26日,匡時拍場又傳來天價消息——八大山人名作《仿倪云林山水》以8400萬元成交,史上最貴的中國畫誕生。
“反季節(jié)”操作者是贏家
春拍結束后,雖然整體走勢微微上揚,但北京798藝術區(qū)總規(guī)劃師暨藝術總監(jiān)林天強認為不能盲目樂觀。在他看來,當代藝術的大環(huán)境和反季節(jié)操作,造就了春拍的“小陽春”。
“從長遠來看,在市場中當代藝術確實在走強,這個趨勢不會改變。但現在當代藝術的大氣候還是以投機性為主,金融危機的沖擊使整個行業(yè)投機行為減少,行業(yè)缺乏資金,這一點給當代藝術帶來了很大沖擊。這種情況下,國內的藏家會轉變思路,比如,前兩年中國當代藝術表現得很強,但從今年春拍中我們看到,藏家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到了中國傳統(tǒng)名家書畫的收藏。”林天強表示,“藝術品市場,只要有起伏就會有人賺到錢,現在當代藝術處于下滑的態(tài)勢時,有人就會趁機買‘低’。而以前處于低谷的傳統(tǒng)書畫,會被投資者關注,造成資金的轉移,這就是所謂的反季節(jié)操作。所以在藝術品市場中,每個機構都要有自己的觀念——市場無論處于上升期還是下降期,賺錢的機會掌握在可以實現‘反季節(jié)’操作的人手中,跟風的人永遠在為別人埋單”。
當代藝術品仍無人接盤
林天強認為,金融危機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并不是很嚴重,但是整個市場的走勢也仍舊沒有回暖。因此,春拍的走勢對藝術品市場的反應也只是暫時性的。整個藝術品市場屬于一個小小的反彈而不是反轉。現在選擇進入藝術市場的人,實際上不是有實力的人,最具有實力的機構還處于觀望中并未打算建倉。
“對于期待當代藝術接盤的事情不要過于樂觀。由于中國當代藝術良好局面的開創(chuàng)始于國外買家,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對歐美的影響很大,中國在世界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比例的10%,遠遠不及歐美所占的30%,而且國內當代藝術品大多數的購買者來自歐美。所以,我們依舊無法去扭轉現在當代藝術品市場的局面。”林天強說。
在他看來,由于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受到了西方價值觀影響,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藝術體系還沒有形成,因此,下半年當代藝術有人接盤的可能性仍比較小。但是從春拍來看,有些藝術種類可能會扮演“黑馬”的角色。“從現在來看,藝術品每一個板塊的品種波動性都比較強。‘黑馬’可能將是傳統(tǒng)書畫,因為書畫的成長是比較容易的。
建立成熟市場體系遙遙無期
“從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市場體系來說,藝術家根本不考慮藝術市場操作的事情,只要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搞好就可以;購買者就是處于發(fā)自內心的需求和喜歡而購買藝術品;包括拍賣市場和評論體系,也應該通過藝術價格去體現。這就是一個完善的藝術品體系,但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體系依舊沒有建立,導致藝術品市場很混亂。”林天強說道。
在林天強眼中,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要把握兩個趨勢,第一就是中國藝術品長遠趨勢,第二是文化精神需求的藝術走向。現在需要讓整個社會認識到藝術品是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之后再往成熟的藝術品市場發(fā)展,整個體系的建立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現在國內的藝術品市場,學術評價體系還是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深深受到市場的影響。”林天強感慨地表示,“如果藝術品市場僅僅是錢說了算的話,那我們的學術體系和評價體系就失去了價值,沒有學術體系就沒有話語權。現在,很多機構都相對獨立,有各自的意識。很多人受到利益的左右,因此,藝術體系的建立是非常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