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光
吳文光,1982年云南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在昆明三中和新疆尼勒克二牧場做教師,后來在電視臺做記者、編輯。1988年至今,作為獨立制片人、作家和戲劇舞蹈劇場制作人居住北京,拍攝紀錄片、寫作和制作舞蹈劇場作品。1990年,吳文光完成了紀錄片《流浪北京》。隨后的《我的1966》、《四海為家》、《江湖》成為吳文光最具有代表性的影像作品。《江湖》的完成,充分表現(xiàn)了吳文光的創(chuàng)作理念。1998年,吳文光和他的助手跟隨河南的一個”以“走江湖賣藝”方式的大棚走過北京郊縣、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拍攝都二人分頭帶著微型數(shù)碼攝像機交替進入大棚,以“單獨交往”的方式和大棚人相處,近距離并微觀地記錄下今天的一種“江湖生活”。吳文光對“大棚”的感覺是復雜的。一方面他覺得自己是大棚的一員,一方面他又清楚自己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好死不如賴活著”,大棚頑強的生命力是中國生命力中的一種重要因素。這是一種“在路上”的生活。吳文光把大棚當成一個重要的社會檔案基地。當代中國的社會轉(zhuǎn)型已深入到一系列實質(zhì)性的攻堅階段,各種現(xiàn)實關(guān)系正處在扣人心弦的整合過程中。 主觀與客觀的問題看起來有些無謂,“拍攝本身就是一種介入”。“真實性”的問題則似乎更有價值。“真實性是拍片的基點”,但“不存在絕對的真實”。吳文光認為紀錄片是不可以替代的,拍紀錄片越來越像一個作家的寫作方式,是可以自己獨立完成的一種東西。作為這個時代的洞察者,吳文光在他的鏡頭后面更像一位冷靜的醫(yī)療工作者,觀察著紛繁的生活自身所呈現(xiàn)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