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鐵字”傳人鄧之元 資料圖片
堅硬的黑鐵經過千百次冷鍛捶打,變成中國書法中飄逸靈動的一筆一畫。在“吳山鐵字”傳人鄧之元的錘煉下,一幅古意盎然的《蘭亭序》歷經3個月即將完工,明年伊始,這幅作品將和另一幅《四和圖》一起送往聯合國大廈,為中國廳增添一抹獨特藝術色彩。
作為一門年輕的民間工藝,吳山鐵字創(chuàng)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它以書法原件為藍本,可以準確、細膩地再現作品原貌,或放大,或縮小,均能保持原作的神韻。最為獨特的是,吳山鐵字并融鐵的剛勁與傳統書畫藝術魅力于一體,以鐵為材料制成的黑色字體風骨強健,還增加了立體感、厚重感,豐富了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
今年3月,鄧之元受中國文化部藝術中心的委托,為聯合國大廈中國廳制作《四和圖》和《蘭亭序》。“選擇制作《蘭亭序》,正是因為這是一幅中國古代書法作品的經典之作,也想通過鐵字的復制,將這幅作品更加長久地流傳下去。”鄧之元說。
然而制作這樣一幅藝術作品絕非易事。鄧之元說,做鐵字必須有一定的書法、美術功底,首先要臨摹作品,接著還要有樣品上鐵皮、裁剪、錘打、平整定型、焊接、噴涂、安裝等一系列工序。制作一個手掌大小的字至少要一個小時。因為鐵皮邊緣鋒利,做鐵字時,制作者的雙手常常被劃得傷痕累累。
一幅324個字的蘭亭序,鄧之元和他的徒弟們已經做了3個月。“還有一個多星期《蘭亭序》就完工了,之前創(chuàng)作的以荷花為主題的《四和圖》已經通過了文化部的審核,這兩幅作品都將送往聯合國,懸掛在中國廳。”鄧之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