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對于當代藝術的意義,可以用“奧斯卡”來形容,它與威尼斯雙年展、巴西圣保羅雙年展并立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誕生于1955年,該文獻展5年舉辦一次,至今已經(jīng)成功推出了11屆,真實地見證了歐洲的藝術歷程。作為先鋒藝術的實驗現(xiàn)場,卡塞爾文獻展已不僅僅屬于德國,它已經(jīng)成為國際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坐標,是西方文化界關注的焦點,也是西方社會的時代鏡像。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在經(jīng)濟上也在文化上與國際社會有了廣泛的交流。卡塞爾文獻展自然也引起了中國藝術家們的極大興趣。在國內(nèi),理論家們對文獻展紛紛著文分析評價,媒體也進行了極其廣泛與深入的報道,卡塞爾文獻展對中國直接間接地產(chǎn)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在上海證大現(xiàn)代藝術館舉辦的卡塞爾文獻展50年展覽回顧,以視覺形式展示過去11屆文獻展的文本、圖片和宣傳材料。是對歷經(jīng)了半個世紀的卡塞爾文獻展的回顧和總結(jié),也是一個了解德國文化及藝術發(fā)展的良好機會。
思考一
普通觀眾是否能看懂?
連重慶美術館館長馮斌都表示:“有很多東西我都看不懂”。他認為“對普通觀眾來說,有兩個壁壘:其一,歷屆卡塞爾文獻展本身選擇的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前衛(wèi)藝術的代表作,甚至表現(xiàn)手段上都前衛(wèi)而‘離奇’,其中很多都引起廣泛爭議。越是前衛(wèi)的東西,就越是充滿無限闡釋的可能,沒有定論,誰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其二,如果對當代藝術史和各種藝術思潮沒有一定的了解,那就等于到此一游看個稀奇罷了。”
在此,無論是看稀奇熱鬧也好,看門道學術也罷,總的來講,人們?nèi)找嬖鲩L的藝術文化需求同貧瘠的藝術普及教育之間的矛盾正在逐漸升溫。雖然一年365天,藝術館以及畫廊的各類展覽依舊如火如荼地舉辦著,參觀者來自五湖四海,絡繹不絕,縱觀幾個展覽現(xiàn)場,面孔也就這幾張。雙年展的規(guī)模雖然空前盛大,觀眾蜂擁而至,令人嘆為觀止,但是個中是去看門道還是看熱鬧的也只有天知地知自己心里知了。
看來藝術普及教育,勢在必行。
視點一
純正的德國風味
2007年了,原汁原味的東西似乎不那么被人們所接受,連KFC都搞“本土化”策略。不過藝術就應該有那么點與眾不同吧。卡塞爾文獻展50年,作為國際頂級的藝術大展,由德國專派的布展工作人員將與藝術館工作人員一起投入展覽作品的布置。11個空間和內(nèi)部布局都按照德方的要求進行,對材料、尺寸和涂料等德國方面都有要求。除了因展場不同,11個空間的排列有所不同外,此次展覽與先前在西班牙等國家地區(qū)的展覽視覺效果是一樣的。德國人把卡塞爾文獻展當作自己最重要的對外文化名片,到世界各國巡展。在他們看來,這是對本國文化形象的推廣,他們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卡塞爾,了解德國文化。這不由得讓人有些艷羨。什么時候中國也能夠有這樣一張響當當?shù)膶ν馕幕兀糠叛郜F(xiàn)在的藝術市場,小部分藝術家為了迎合買家的口味而“異化”的現(xiàn)象就像一顆毒瘤在滋生著。名利場上的誘惑使得藝術變了味兒,不但局限了藝術家的發(fā)展,也給整個藝術市場帶來的消極的影響不禁令人扼腕。
原汁原味,有時候要的就是這個味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