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將至,又是一個美術高復班開課的熱門季節(jié)。這些年我在書店常常看到大量的美術高復資料,其中大多數(shù)色彩靜物的范本,從技法的角度看都還過得去,但從審美的角度看問題卻很大,尤其水果的擺布大多不合理,沒有美學的講究。
構圖,是繪畫形式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比如說,畫5個蘋果,怎么擺,這里面大有學問。也許,大部分美術教師,內心是理解的,但如果要從視覺心理學的角度說清楚,就不容易了。5個蘋果放在畫面里,如何讓人覺得有美感,符合美學的原理;如何有聚有散,有主有次,均衡變化,多樣統(tǒng)一,這里面的學問博大精深。
這5個蘋果,可以變幻出上百種擺法,3個對2個,或者4個對1個,這一個擺在哪里,上下左右都可以層層推理,而符合美學原理和語境的,并不多,再篩選,只有幾種擺法是最美的。而一旦我們5個蘋果學會擺了之后,5個人、5匹馬、5間屋、5棵樹都可以此類推。我希望美術老師們把原本感性的東西,上升到理性的角度,成為法則傳授給我們的青年學子。
19世紀末,后印象派畫家塞尚,他認為印象派太直接,還是大自然的奴隸。他覺得繪畫要解放,就必須回到繪畫本身,也就是要追求作品的形式感。而形式是有語言的,包括點、線、面、色、形、體、質,這7個元素組成了千變萬化的畫面,比如線,有傾斜線、鋸齒形線、水平線、放射形線、S形線,對觀眾都有不同的形式感受。這就像26個字母組成單詞,單詞組成詞組,詞組組成句子一樣。但這些元素,如何搭配,如何組織得很好,它有特定的要求,我們的美術教師要解密和傳授這些規(guī)定性,美術教學千萬不能對學生講“憑感覺”。
一般人看畫,常常以像不像為衡量標準。其實,這只是標準之一。抽象、意象性的繪畫就不能用“像不像”來解讀了。比如,荷蘭抽象主義畫家蒙德里安的《蘋果樹》,他畫了幾十幅,剛開始就是蘋果樹,比較寫實,但后來開始慢慢變,越來越抽象,最后和真實的蘋果樹相距甚遠了,這就是從具象到抽象的例子。再比如吳冠中的畫,山的符號不斷重復,就會形成一系列山的面貌;江南的房子,黑瓦白墻,幾個窗戶一點,就成為了他的繪畫符號,實際上他不是在畫黑瓦白墻,而是在講究點線面之間的節(jié)奏和對比,有音樂感,有敘事性。
因此,研究5個蘋果怎么擺,我覺得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理清了學生繪畫學習的盲目狀態(tài)。他們大多不知道繪畫為何物,學習上只重技術,而如何去更高層次地理解繪畫,大部分都處在懵懂狀態(tài)。第二,告訴學生繪畫的方式和方法。如何組織畫面,如何切入你要表達的主題,使畫面變得合理有趣。第三,審美意識的修煉和提升。在精神境界上提高學生們的知識修養(yǎng)。我們要通過大量古今中外名家作品的分析,告訴大家什么是美以及美的規(guī)律,同時要學會應用。
我認為,美術,是一個矛盾體。美,是最高雅的品格,這是一種思想修養(yǎng);而另一個術,是工匠勞動,所屬于技術層面。最高級的東西和最低級的東西連在一起,就是美術。但如今,學生的審美教育遠遠不夠,最大的問題,是把“美”忽略了,只強調“術”,將繪畫降級到工匠式的勞動。我希望反過來告訴大家,什么是美——5個蘋果怎么擺,而不是光強調5個蘋果怎么畫,高光怎么畫,反光怎么樣。
這些年來,我寫了好幾本這方面的書籍,自己在創(chuàng)作上也受益匪淺。對畫面的組織能力很有幫助,往往構思出來之后,馬上就有了構圖。一個畫家對同樣的題材,要變出不同的畫面效果,即變體稿,這是很考驗人的。可能很多人覺得研究這個——5個蘋果怎么擺,會很枯燥。但我認為,在一個限定的范圍之內,怎么擺得好看,這里面充滿了樂趣、變數(shù),以及中國哲學的思想內涵。古有“琴棋書畫”之說,其實,我認為這幾個方面是貫通的。比如琴,泛指音韻,是講節(jié)奏感的;再比如走圍棋,每一盤棋都有變數(shù),黑白兩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起來很小的棋盤,布局怎么布,如果擺不好,就會被別人吃掉,要善于做活眼,這道理和繪畫的布局是一樣的。我們把繪畫的形式語言理解通透之后,就像走棋一樣,會很有趣味,并樂此不疲。五代謝赫講的“六法論”,涵蓋了繪畫美學理論的方方面面,我們新手上路就要深諳其中的要旨。
我希望今年暑期的美術高復班,5個蘋果能夠像像樣樣地擺得好看,使學生一開始就接受審美的教育。考入美院后就會有良好的基礎,而不是工匠式的勞動,這樣,通向大師的路徑就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