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loMania服裝學會晚宴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行,眾多大牌明星云集。CFP/圖
三月底一個空氣濕潤的夜晚,在舊金山德·揚博物館舉行的“巴黎世家與西班牙”展覽上,身為慈善家兼博物館董事會成員的迪迪·威爾西在博物館的大門前站著,身穿奧斯卡·德拉倫塔牌的白色緞面配黑色蕾絲裙子(這場展覽是由奧斯卡·德拉倫塔先生策劃的,從紐約的索菲亞皇后西班牙語協會開始巡展)。威爾西女士投資了上百萬來修繕德·揚博物館,不過從她戴著的鉆石耳環(huán)以及配套的項鏈來判斷,這項投資對她來說并非很大的困難。
博物館內,舊金山的青年才俊、政客和商界名流濟濟一堂,這種熱鬧的情景讓威爾西女士堅信自己的投資是值得的。“我們決定打破常規(guī),”她表示,“我們一張門票的定價是2500美元,有的客人還捐出了10萬美元。”除了金錢之外,這場展覽還有一點十分吸引眼球,那就是招徠了包括格溫妮絲·帕特洛、瑪麗亞·貝羅、奧蘭多·布魯姆、安娜·溫圖爾在內的名人出席。
《Vogue》雜志主編安娜·溫圖爾的出席尤其能表明,時尚籌款文化已經來到了密西西比河以西。溫圖爾策劃的大都會博物館時裝學院慶典可以說是慈善晚會中的翹楚,這個月,她還將舉辦一場以亞歷山大·麥昆為主題的晚會(去年的時裝學院慶典共籌得接近900萬美元)。德·揚博物館的這次展覽共籌得善款120萬,從中能看出全美博物館對時尚敞開懷抱的熱情。
美國博物館協會的官員表示,目前沒有全美博物館舉辦時尚展覽的年度數據,但包括紐約博物館、芝加哥歷史博物館在內的一些博物館早就開始舉辦時尚展覽了。而一些設計博物館,比如巴德畢業(yè)生中心藝術廊(將舉辦斯蒂芬·瓊斯帽子展)、庫柏·海威特國立設計博物館(正在舉辦范克萊夫和阿佩爾珠寶展以及德勞內設計展)已經將時尚展覽當作長期項目來做。
洶涌的博物館時尚潮
但在一夜之間,就像假小子突然發(fā)現裙子很好看一樣,各個博物館都開始辦起了時尚展。自從約翰·布坎南接手了德·揚博物館總監(jiān)一職后,他不僅籌劃了巴黎世家的這個展覽,還辦了包括薇薇恩·韋斯特伍德展、圣羅蘭展在內的一系列時尚展。
費城藝術博物館在2004年就為艾爾莎·夏帕瑞麗(超現實主義設計師)辦了一個設計展,最近又展出了羅貝托·卡普奇設計的服裝。卡普奇喜歡設計繁復、布滿褶子、色彩濃艷的晚裝,這些晚裝本身就像是一件件藝術品。
今年11月,達拉斯藝術博物館將推出讓·保羅·高緹耶的服裝展;摩根博物館正展出一個名為“闡釋時尚:中世紀法國及荷蘭服裝展”的展覽。今年6月,由美國名流馬喬麗·馬里威德·波斯特故居改建的山林博物館將舉辦波斯特家族的婚紗展。
佛蒙特州的謝伯納博物館也在籌備一個名為“時尚:高品位,1690-2011”的展覽,主要展出一些歷史悠久的時裝。
沃德·明茨是科比基金的監(jiān)督員,這個基金主要被用在關于服裝紡織的展覽上。他說大都會博物館很好地展現了“時裝既可以很專業(yè),也可以貼近大眾文化”這一點。自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戴安娜·弗里蘭掌權以來,大都會博物館的時尚展覽就一直很受館方的重視。
大都會博物館時裝學院的館長哈羅德·柯達認為,一種“時代變革”正在發(fā)揮作用。他表示:“直到10多年前,博物館還不太能接納時尚。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總監(jiān)開始重視當代時裝時尚了。”
大博物館的時尚展起到了一個帶頭作用,讓小博物館紛紛效仿,也為它們示范了如何進行時尚募捐。另外,流行文化也推動了大家對時尚的關注。“像《天橋驕子》那樣的時尚真人秀,它的觀眾群主要是年輕女性。這個節(jié)目的成功顯示了人們對時尚的熱愛,明白這一點對博物館來說非常重要。”博客“當代藝術筆記”的編輯泰勒·格林表示。
時尚展的行業(yè)法則
然而,博物館和時尚之間的熱戀并非一帆風順。
雖然大家對德·揚博物館的時尚展十分追捧,但也有人指出這次展覽過于空洞、藝術價值不高。
格林先生也是這么認為的。“這次時尚展的‘拿來主義’十分明顯,”他說,“它更像是倉促準備而成的,而不是經過認真地研究籌備。對于小型、新建的博物館也許還說得過去,但一個成熟的博物館是應該做到這一點的。我希望他們能辦出更有水平的展覽。”
德·揚博物館總監(jiān)布坎南先生不認同這樣的批評,他說這次巴黎世家的展覽之所以大受關注,一部分原因在于有50件展品是德·揚的私人藏品。“我們的展覽一向豐富多彩,還不惜拿出博物館的私家藏品,”他引了一次印象派及達芬奇作品的展覽為例,“我們接下來還將舉辦一次畢加索畫展。”
時裝技術學院博物館的總監(jiān)瓦萊麗·斯蒂爾認為,最近時尚展盛行的現象既有人為的因素,也有商業(yè)的因素。
“大多數博物館的管理層都不熱衷于辦時尚展,因為時尚在人們觀念中不算是藝術的一部分,”斯蒂爾女士表示,“當然了,我們知道藝術是跟商業(yè)掛鉤的,但它還是高雅、有品位的,而時裝就不一樣了。”接著她又補充道:“時尚展的觀眾主要是女性,博物館的總監(jiān)都很清楚這一點。”
在藝術評論家戴夫·希基看來,時尚展熱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博物館里有多余的布展空間。“博物館的工作在于屏蔽差勁的藝術,“=”他說,“現在很多博物館都有空余的展區(qū),為什么不能加以利用展出巴黎世家的服裝,而要用嬉皮畫家的作品來填充呢?好的時裝設計師也是藝術家,而且是很有趣的藝術家。”
博物館的獨立反思
時尚展熱的背后,博物館的董事、總監(jiān)、館長,以及藝術評論家之間存在著分歧,對什么是藝術、可接受誰的贊助等問題爭議紛紛。2005年,大都會博物館因為其舉辦的香奈兒展由香奈兒公司贊助而遭到批評,有的人認為香奈兒的設計師卡爾·拉格菲爾德在背后操縱的痕跡十分明顯。
“我們館只是一個普通的藝術博物館,我對每種藝術形式一視同仁,從不厚此薄彼,”印第安納波利斯博物館的總監(jiān)麥斯威爾·安德森表示,“但我不能接受用藝術家自己提供的資金來為他辦展。這樣會犧牲博物館的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
柯達先生反對這樣的說法,他認為有些藝術家有著難以忽視的重要性。“我們覺得重視那些真正的藝術家是無可非議的,”他說,“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很難找到自愿為某個品牌辦展的贊助商。”
柯達先生還堅持說他和他的同事安德魯·博爾頓在香奈兒展上是有自主權的。“判斷一個展覽的好壞,必須從它本身出發(fā),”他說,“憑什么說我們犧牲了博物館的獨立性呢?再說了,香奈兒展可是相當受歡迎的。”
但費城博物館服裝紡織部的高級館長迪莉斯·布魯姆卻說,要是她知道藝術家可能會掌握布展大權,那么她就不會允許這樣的展覽實施。“我們不希望為品牌做廣告,”她說,“那些最知名的設計師同時也是時尚雜志上占版面最多的設計師,而版面的多少取決于他們投放的廣告數量。公眾把他們當做自己時尚品味的模范,而這種時尚品味往往是扭曲的。”
盡管布魯姆女士將喬治·阿瑪尼稱作“偉大的時裝設計師”,但她并不打算為阿瑪尼辦展。2000年古根海姆博物館就辦過一次阿瑪尼時裝展。“我個人更喜歡作為藝術品的時裝,”布魯姆女士表示,“我喜歡拉爾夫·魯西、三宅一生、阿茲迪奈·阿萊亞那樣的設計師,他們的設計高度超越了單純的時尚。”
有的博物館通過更寬泛的主題、突出多位設計師的方式來避免關于贊助商的爭議,比如2010年服裝學院的“美國女性:設計國家形象”時尚展(其實是由Gap贊助的)。
印第安納波利斯博物館的安德森先生也喜歡這樣的展覽,他還十分推崇洛杉磯郡立美術館2008年的一個名為“打破常規(guī)”的時尚展。這個展覽全方位展示了現當代設計師們對時裝進行的創(chuàng)新探索。“那樣的展覽有明確的主題,”他說,“這種展辦起來也許難度比較大,但確實能提供新的思路。”
不管時尚展的背后存在什么樣的行業(yè)法則,博物館館長們一致認為要想增加時尚展的數量,目前來說是有困難的。布魯姆女士表示,就算排除經濟危機的影響,“除非贊助商跟展出的品牌有直接關系,否則是很難拉到贊助的。”
再說了,服裝是十分“嬌氣”的展品。因為燈光會對布料造成損傷,所以時尚展的展期一般比較短。“我一直認為時裝是一種一次性的藝術形式,”設計師奧斯卡·德拉倫塔先生表示,“我從未想過時裝能夠像今天這樣,在博物館里享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