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最輝煌壯麗的篇章,高適、岑參、王維、王昌齡、王翰、王之渙、林則徐等著名詩人在甘肅河西留下了千古絕唱,描寫了塞上的大漠風塵、關山明月、祁連積雪、長城烽煙、沙磧駝鈴等雄偉的風光。
描繪塞上風光的繪畫也應該是輝煌壯麗的,只有心胸浩蕩的畫家才能抒寫創(chuàng)造出輝煌壯麗的塞上風光。在絲綢古道重新開放的今昔,終于出現(xiàn)了我們期盼已久的塞上畫家,他就是點沙成金的青年藝術家梁雄德。
一位由祁連山的雪水滋育成長的年輕藝術家,他在陽關大道上堅實的走來——
他樸實,不為名利所羈絆;他執(zhí)著,不因艱辛而懈怠;他一往情深地描繪著塞上風光,絲路風情。
當今的畫壇猶如瞬息萬變的萬花筒,畫家們執(zhí)意追求新的藝術題材、新的表現(xiàn)手法、新的思想觀念。于是,一向被畫人冷落的河西走廊便成熱點,從東海之濱、從江南水鄉(xiāng)、從遠自臺灣、日本、新加坡的畫家紛至沓來,一批又一批描寫塞外風光、絲路風情的繪畫問世了,其中不乏力作精品。然而這些畫家中卻少了潛心修煉深入探究者,有的就如淘金者一樣,取走了金子,再也不回來了,留下的是淘金的沙坑。有的淘不上金的,說這里沒有金子,只有沙子。
梁雄德,已然不同凡響,這里是他永恒的創(chuàng)作基地。他從西風的流動中,體察到塞上景物感人的主旋律,以單純的搏動著的線條皴擦出一種燃燒的氣韻,他用斑斕的色彩和筆觸營造出一種恢弘的氣勢,構成了一幅幅撼人心菲的壯麗畫面,猶如雄偉浩蕩的交響詩。
他從荒漠廢墟中尋找“丟棄的詩情”,在“斑駁破敗、蒼涼悲壯”中抒寫著歷史的滄桑和心靈的傷痛。建構著超越塵寰,超越自我的繪畫藝術語言和藝術表達形式。
他從陰陽相生的運動中,把握著藝術生命的奧秘。靜靜的月光撫摸著激烈起伏的山巒大地。炎炎赤日烘烤著殘破的廢墟、遺址,呼呼狂風吹拂著千年的胡楊、萬古的戈壁。這是雄德筆下不朽的藝術題材。他在朦朧的月光下,傾聽大地深處的“跳動的脈搏和深深的呼吸”,他在呼嘯的西風中體悟“靈魂的吶喊”。新的生命在靜寂中孕育誕生,在孤寂中釋放光華。他的繪畫作品表現(xiàn)了這樣崇高的意象。
梁雄德在宇宙的無窮變幻中,穎悟到永恒就是發(fā)展更新,創(chuàng)造就是開天辟地!因此他在藝術上不斷地探索發(fā)現(xiàn)、寫生創(chuàng)造,他的畫作始終煥發(fā)著青春的活力。
祁連山是年青的山,還在成長升高。祁連山把深戀故土的年青藝
術家高高地托起,托起┄┄。
——原載《絲綢之路》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