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的澳大利亞館外表呈不規(guī)則狀,俯瞰時就好像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性景觀,紅色沙漠中的“艾亞斯巖”。另外,澳大利亞館還利用了一種特殊的鋼材,令建筑不僅能完全適應上海的氣候,還會隨著氣候改變顏色,最終呈現(xiàn)出濃重的赭色。
幢會變色的建筑!
距離明年5 月上海世博正式開幕僅剩200 余天,這將是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屆世博會,預計總共有200 多個國家將參與這次世博會。為了在明年的世博園區(qū)吸引更多觀眾,目前,每個國家館都在絞盡腦汁,不僅要符合上海世博會“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也必須力求在這個統(tǒng)一的主題之下展現(xiàn)出各自獨有的特色。
他們有的在建筑設計本身動腦筋,比如由12 座塔樓組成如同童話世界般的俄羅斯館,西班牙館宛若一只大籃子,又或者是充滿“剪紙”藝術感的波蘭館;另外的一些則在館內(nèi)活動設計上絞盡腦汁,瑞士人將纜車搬進館內(nèi)、加拿大準備邀請著名的太陽馬戲團在館內(nèi)表演;而巴西人則放言說,將邀請足球明星助陣。
“我們有信心,在所有的國家館中,澳大利亞館的醒目設計將首先使它脫穎而出”,澳大利亞館總代表唐普德(PeterTesch)向記者描述了這樣的一番景象:當游客搭車通過盧浦大橋前往世博園區(qū)時,從大橋上向下俯視整個園區(qū),首先就會看到澳大利亞館,它的外表呈不規(guī)則狀,就好像是澳大利亞紅色沙漠中著名的“艾亞斯巖”,此外,整個國家館醒目的橙色恐怕也是所有國家館所不多見的,讓人不注意也難。
不過,即便是這樣,澳大利亞人還是不滿意,他們希望在整個世博期間始終吸引游客的眼光,于是,想到了“變色”這一著。他們在展館的外部采用了一種特殊的耐風化鋼覆材料,這種特別的材料不僅能完全適應上海的氣候條件,而且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空氣濕度的增加逐漸變色,從世博剛開始時的橘色到后期最終呈現(xiàn)出一種濃重的紅赭色,象征著澳大利亞內(nèi)陸獨有的紅土。
“這一創(chuàng)新設計彰顯了環(huán)境與自然的關系,并在城市建設中考慮環(huán)境的因素,是對上海世博會主題最完美的詮釋。”唐普德這樣評論。他之前也參加過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澳大利亞館籌備工作,他認為澳大利亞在此次上海世博會的參與和投入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此前,我們從未在世博會上設計過如此精巧和功能完善的建筑,也從沒展出過如此先進的技術和具吸引力的展品”。
紅土的故事
澳大利亞國家館位于世博園區(qū)B區(qū),東南亞和大洋洲展區(qū)的中心位置,毗鄰中國國家館和主題館,占地面積達4800 平方米,于2009 年開工建設,是首批開建的國家館之一。
2009 年2 月,澳大利亞率先完成了展館的地基建設工作,從而也成為上海世博會首個通過這一施工關鍵節(jié)點的國家館。當時,澳大利亞人用了一種特別的方式來慶祝地基工程的正式竣工——上海世博會事務協(xié)調(diào)局副局長黃建之和澳大利亞館總代表唐普德共同將一瓶裝有澳大利亞泥土和中國上海土壤的紀念瓶置入澳大利亞館的地基中。瓶中,赭色的泥土是特地從澳大利亞古老的“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采集而來。與中國人的傳統(tǒng)一樣,澳大利亞人以這樣的一種泥土交融的方式表達兩國之間兄弟般的情誼。
唐普德向我們介紹說,這種紅色的泥土是澳大利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即便是沒有去過澳大利亞的人,都會在各種關于澳大利亞的圖像資料中看過“北領地”那片遺世獨立的紅色沙漠以及在此之上生出的巨石——烏魯魯(Uluru),而那種特別的紅色泥土正是形成于這種風化石之中。
周長9 公里、地上高度348 米的“烏魯魯”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巖石塊,1872 年由澳大利亞探險家發(fā)現(xiàn),隨以當時南澳洲總理亨利·艾亞斯名字命名為“艾亞斯巖”(Ayers Rock),不過,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更習慣叫它的土著名字“烏魯魯”,為的是紀念開拓進取的澳洲土著文明。
“烏魯魯”以及這片神奇的紅色土地也成了上海世博會澳大利亞館設計師們的靈感源泉。“澳大利亞土著民族崇拜自然的力量,他們相信早在人類出現(xiàn)之前,土地以及自然界的一切都已由神祗祖先創(chuàng)造了,而這些神祗祖先現(xiàn)在依然存在于自然界里,他們對大自然的崇拜,在那些土著名族的圖騰中早已有體現(xiàn)。”唐普德解釋說,這也是為什么澳大利亞人選擇采用最能代表土著文明的紅土的顏色作為澳大利亞館外墻的主色調(diào),“這一創(chuàng)新設計彰顯了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統(tǒng)一,也非常符合上海世博的主題。”
但是,要實現(xiàn)從橙色到赭紅色的轉變需要的則是現(xiàn)代技術的支持。“基本上,這是運用了鋼材會生銹的原理。”澳大利亞館承建方寶維士聯(lián)盛(BovisLend Lease)的一名工程師這樣向記者解釋。方寶維士聯(lián)盛是建造澳大利亞館的工程方,目前,澳大利亞館的工程進展一切順利,整個館的造型已初現(xiàn)端倪,工人們忙著搭建安置澳大利亞館的耐風化鋼覆層外立面。據(jù)工程方介紹,澳大利亞館外墻所用的材料全部由澳大利亞運至世博工地,待全部外墻鋪設完成后,工人們就要在這種進口的特殊鋼材上進行化學涂層處理,這種處理可以增加外觀的生銹程度,但銹斑卻不會影響鋼材本身的質量。“隨著太陽、風雨、甚至是空氣中濕度的影響,整個澳大利亞館的外墻會逐漸結出一層銹斑,這就是變色的秘密。”
據(jù)說,目前在上海采用過類似技術的建筑只有一幢,就是位于同濟大學校園東南角的中法中心。“不過,同濟大學的那幢顏色太均勻,對于利用這樣的技術來說是比較遺憾的。”來自寶維士聯(lián)盛的工程師評論說,采用這樣的技術最大的特點莫過于體現(xiàn)自然對于建筑的一種影響力,“雖然是同一幢建筑,但由于每天承受的日照、風吹、雨淋等程度不一,氧化的程度也不一樣。最后結成一層深淺層次不一的紅赭色銹斑,最妙的是,這樣的效果剛好最恰當?shù)剡€原了大自然中的紅土顏色。這可以算得上是高科技與自然共同影響產(chǎn)生的結果。”那名工程師總結說。
“澳大利亞國家館的外墻材料進一步印證了人工環(huán)境必須順應于自然因素,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應按這一理念進行建造。”唐普德評論道。
暢想之洲
澳大利亞館的主題叫做“暢想之洲”,唐普德告訴我們,因為組辦方希望通過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外觀設計和各色各樣的館內(nèi)活動打破人們對澳大利亞的傳統(tǒng)印象,激發(fā)所有游客的想象力,“除了海灘和袋鼠之外,我們還希望展示澳大利亞活力四射、富有遠見的國家形象。”
唐普德本人早年游歷于澳大利亞各大城市,其中包括1988 年世博主辦城市的布里斯班、以鮮明的多元化文化著稱的墨爾本,以及堪稱世界上城市規(guī)劃最為完善的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他向我們保證,在本屆世博會上,澳大利亞將把本國各城市在可持續(xù)發(fā)展、國際化和人居方面的各自特點一一展現(xiàn)。
澳大利亞館的活動創(chuàng)意交由屢次獲獎的創(chuàng)意團隊Think OTS! 完成。他們?yōu)榘拇罄麃唶茵^設計了三個引人入勝的活動區(qū)——“ 旅行”、“發(fā)現(xiàn)”和“暢享”,為參觀者講述澳大利亞的故事。
游客首先將走進主題為“旅行”的第一活動區(qū)。在該活動區(qū)游客們將有機會認識澳大利亞的歷史,并體會它的獨特之處。“基本上,這是一次歷史的旅程”,唐普德介紹說,沿著一條長達160 米,環(huán)繞展館的全封閉玻璃通道,人們將從沿途的6 個小型展區(qū)中,領略到澳大利亞的歷史并體會它的獨特之處,感受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仿佛是進入一個時光隧道”,唐普德這樣形容,進入這一活動區(qū)內(nèi),游客們將有機會縱覽澳大利亞原住民歷史以及歐洲人定居后的澳大利亞歷史,他向我們保證說,“游客們將領略一個完全不同的澳大利亞,超乎人們先前的想象。”
名為“發(fā)現(xiàn)”的第二活動區(qū)是展館的中心區(qū)域。這里建有一個可容納1000 人的環(huán)形劇場,劇場內(nèi)的環(huán)形屏幕可以分開移動,參觀者在屏幕移動過程中可從各個角度欣賞澳大利亞風情,其中既包括跳躍的袋鼠、繁茂的植物、那些耳熟能詳?shù)陌拇罄麃喅鞘械任覀兪煜さ陌拇罄麃喸亍S慰鸵材茉谶@里“感受”到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方式,在這里“發(fā)現(xiàn)”正是這一活動區(qū)的主題詞。“我們鼓勵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發(fā)現(xiàn)、感受這片充滿想象力的土地。”澳大利亞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孔陶杰這樣評論。
而到了第三個區(qū)域“暢想”又是完全一片歡樂狂歡的情景。除了來自澳大利亞的藝術團以及駐華形體舞蹈劇團的藝術家們將每天為游客帶來澳大利亞豐富多彩的世界級藝術和文化演出以外,在那里游客們還能品嘗到地道的澳洲美食和佳釀,以及購買精美的紀念品。
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國觀眾,細心的澳大利亞人還在館內(nèi)征召雙語工作人員。“我們認為,這也是幫助游客真實體驗澳大利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唐普德解釋說,目前在澳大利亞,英文和中文(包括普通話與粵語)是最具普遍性的語言,而他們專門在澳大利亞館內(nèi)征召雙語工作人員的原因首先是為了凸顯這種社會現(xiàn)象,同時想通過這些具備中澳文化的工作人員體現(xiàn)兩國之間互相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引人入勝的視覺感受、嘆為觀止的精美展品以及熱情友好的員工和正宗的澳大利亞風情”,在唐普德心目中,這些元素將使得澳大利亞館在明年的世博園區(qū)內(nèi)大放光芒。
2009-10-01 總第 355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