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奇先生最新的作品是一本書:《最后,眼睛總是濕的——一個畫家的自語》,已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并于全國各大城市發(fā)行上市。
這本書行文很有特色,用書中的話說 :“……只是想寫。就像一次談話,一次聊天,面對著朋友,在路口上遇到的,誰想到將要談什么呢?感到親切,又有心情,于是就說下去了。……事實上,突然一個朋友走進,突然一個朋友離開——我們隨便翻看著書的一頁,眼睛不經(jīng)意地落到某行字上,然后就從這個字開始,也可向前翻,也可向后看,這就是閱讀的開始吧——是的,這種閱讀,我以為最好。 ”
看副題以為內(nèi)容一目了然,那就錯了。畫家是作者的身份,繪畫作為經(jīng)驗進入作品之中,其實這本書的內(nèi)容涉及比較寬,大體可說是談生活、談藝術(shù)——談于現(xiàn)實中我們實際遭遇的一本書。書中將許多艱深的藝術(shù)理論問題和獨到的學術(shù)觀點融合到具體的生活事件、繪畫實踐當中,使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獲得感悟和啟發(f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無論對于藝術(shù)實踐者還是廣大的文學愛好者,都是值得一讀的。
正像書的題目帶給我們的感受一樣,書的結(jié)尾處突出展現(xiàn)了畫家深沉又復雜的情懷,其實這種情緒或者情感作為整部書的基調(diào)是一直存在的。在這里,不妨把它摘錄下來,大家品評。
落雪的季節(jié)剛剛開始。
北方的蕭瑟這時候最為有意思了。我想起了去年的青年大街,也是這個時候,或許再晚幾天,路兩旁的樹上被人掛滿了塑料制成的葉子,綠盈盈的。不知出這種主意的人是否還在,——我是不愿意他在的。整個的冬季,直到那些綠色的塑料被拆下之后,我好像才出了口氣。我是厭煩的,這無須多講。
飛機開始降落了。順著窗戶望去,視野里是一片濕乎乎的稻田,沒有被水氣化掉的積雪,一長條一長條地鋪陳在田埂邊上,猶如莊嚴祭禮中的挽帳——潔白裝點在赭黑色的大地,自然顯現(xiàn)一種難以言說的肅穆。突然,我閃過一種念頭:是誰在為大地守靈呢?
我永遠也不會知道那是為了什么。為了什么的。
但是我懂得,必須要懂得,這不是抽象的理性的認識,這是一種形象。形象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恰巧與我們的心境相同,因此產(chǎn)生了一種壯闊的,無以倫比的美。這就足以使我落淚了。
情形就是如此。
飛機落下。我走出艙門。走出候機室。走出桃仙機場。在我坐上大巴的時候,我聽見了歌聲,我認定是大地里發(fā)出的歌聲。四周已經(jīng)黑暗一片了。
英雄倒在稻田
像秋天落下的草捆
人們收獲糧食
萬里無云
鳥兒飛過
孩子睡在家里
場院上晾著淋濕的衣裳
昨夜風緊
淅淅瀝瀝
天空下了一會兒小雨
無人光顧的曠野
英雄把自己埋進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