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的霸氣瑰麗青銅造型,到兩漢質(zhì)樸敦厚審美;從盛唐東西文明匯流的華麗,到明清西洋工匠流暢;從宮廷、都市的奢華到鄉(xiāng)村僻壤的樸實,在蘋果IPAD平臺上,有一個名為《中國油燈》的軟件,里面匯集了陳履生歷經(jīng)30年收藏的眾多精品油燈。
近日,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美術評論家陳履生應關山月美術館之邀,做客“四方沙龍”,圍繞今年“四方沙龍”年度主題“藝術中的生活”進行主題講座。而在他看來,最能反映“藝術中的生活”主題的,正是他鐘情多年的收藏品——油燈。
油燈述說光明的歷史
“油燈是幾千年中人類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是物質(zhì)文化演進史中特別的個案,同時,油燈也是文人吟詠最多的物件,因為它伴隨著文人每一個挑燈夜讀的夜晚。”作為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眾多顯赫的頭銜后面,還有一個不那么引人矚目的職務——中國油燈博物館館長。相比書畫古玩這樣的常規(guī)藏品,油燈收藏顯然要冷僻地多,不過在陳履生看來,作為被文人吟詠最多的器物,油燈身上實在藏著更多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古代既有文人雅士 “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迷人享受,也有美髯公關云長在一燈如豆中手不釋卷、刮骨療傷的氣概。
在已知人類文明的七八千年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在各種各樣油燈的照耀下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化對此深有感受,史載春秋晉平公年七十曾問學于盲人樂師師曠,師曠把“日中之光”與“秉燭之明”相篦美,建議晉平公“何不秉燭而明乎。”這種夜以繼日,好學不倦的精神,正是油燈給人類的便利和激勵。古代的油燈使用的是植物油,盡管早在宋代,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沈括在他的筆記體著作《夢溪筆談》中已發(fā)現(xiàn)并記載了“石油”,據(jù)考證這是有關石油最早的確鑿文獻記錄,石油也因此被命名并沿用至今。但石油經(jīng)過近現(xiàn)代提煉技術而出現(xiàn)的“洋油燈”,則是伴隨著歐洲列強船堅炮利和鴉片煙來到中國的。直到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鄉(xiāng)村,人們還對各各不同的油燈有著活生生的記憶,陳履生的油燈收藏也是從這樣的民間器物開始的。
從油燈開始研究文化問題
上世紀80年代初,陳履生還是一個學生,當時他學的專業(yè)是美術史,“很多美術史家的研究都是從自己收藏的器物開始的,”因此陳履生也決定開始自己的收藏。但由于財力有限,他當時不可能收藏昂貴的器物,而油燈的價格相對比較低廉,與中國古代工業(yè)又有著緊密關系,“在古代文化背景中占有特殊地位”。“我收藏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研究一個文化問題。”事實上,陳履生后來的確為此出版了專著《油燈知識30講》。
那時,他經(jīng)常到后海一帶的老北京“鬼市”上收集油燈,一件、兩件的積攢下來,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和數(shù)量。陳履生回憶,后來他開始編輯中國美術全集,需要經(jīng)常到全國各地出差考察,這也給他收集更多的油燈提供了機會。據(jù)介紹,當時購買一盞普通油燈的價格約二三十元。這些油燈多屬于民間用具。一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他才收集到了一些具有重要歷史文物價值的油燈。
收集到的油燈越來越多,擺放空間成了一個大問題,陳履生萌發(fā)了建一所油燈博物館的想法。一方面可以為這些油燈找一個存放之地,另一方面又可以將自己的私人收藏與公眾共享,促進油燈文化的研究。
1998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那天,陳履生建立了中國內(nèi)地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油燈博物館。地址選在陳履生的老家江蘇揚中市。
收藏唐宋省油燈
別小看這些不起眼的油燈,一盞燈常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況。窮人家的油燈相當簡陋,隨便一個器皿,加上一根燈芯就可使用。在豪門富室以及宮廷,人們對油燈的亮度、材質(zhì)、造型、體積和裝飾各方面都有要求。
陳履生致力于收藏造型獨特、有代表性的油燈。他收藏的油燈材質(zhì)非常豐富,包括青銅、玉、石頭、陶瓷、鐵、銅、銀、木頭和竹子等。談起這些油燈,他有說不完的話題,為此,他特別在電腦平臺上創(chuàng)建了《中國油燈》的軟件,供公眾免費下載,還把油燈圖片做成便簽紙等衍生藝術品,利用多種渠道宣傳油燈。面對記者的詢問,陳履生打開IPAD,一一講述藏品背后的故事。
現(xiàn)在,對于一個麻煩的人,人們常常說“他不是一盞省油的燈”。陳履生指著屏幕上一個油燈說,“瞧,這就是省油燈。”其實,早在唐朝,中國人就研制出了“省油燈”。通過器皿設計,既減少油耗,又維持亮度。宋代的油燈會在盛器邊緣鉆一個小孔,然后注水。當器皿腹腔盛滿水時,上層的盛油量就會減少,通過“水火不相容”原理,以及水的冷卻效果,發(fā)揮省油功能。
收藏也要講機緣
“隨著文物市場擴大,收藏隊伍也相應擴大,收藏就有了一定的困難。”陳履生告訴記者,近年來,很多大件油燈都來自海外,尤其是香港。油燈的價格也水漲船高,當年一件漢代油燈要價1000元,而現(xiàn)在,好的油燈要幾萬元。幾年前,陳履生在香港看中了一件遼三彩油燈,店主要價十幾萬元,由于要價太高,幾年來一直沒被人買走,陳履生篤定地說:“我知道,這件東西一定是我的。”
收藏也是要講機緣的。談起自己的油燈收藏,陳履生最津津樂道的是一對漢代油燈。他指著電腦屏幕說,這是西王母油燈,這是東王公油燈,兩者一個坐在龍虎座上,一個坐在雙龍座上。
幾年前,陳履生去四川成都出差,空閑時間便到當?shù)毓磐媸袌鲇喂洹T谝患夜哦昀铮馔獍l(fā)現(xiàn),一個很不起眼的柜子上放著一尊陶制“西王母油燈”。“當時我就感覺到機緣的不可思議。”陳履生說,因為1985年自己畢業(yè)論文的題目《論漢代文化中的兩對主神》,正是關于西王母和東王公的。東王公和西王母都是中國道教里的神話人物。傳說西王母統(tǒng)率天界仙女,東王公則統(tǒng)率所有男仙。這尊西王母油燈直接印證了漢代西王母圖像的準確性。讓陳履生沒想到的是具有如此文物價值的油燈,卻又“得來全不費功夫”。
有了西王母油燈,如果能再買到東王公油燈,豈不更好?但陳履生也知道,“這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還要看有沒有這個機遇”。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兩年后,同樣在四川成都,同樣在那個古玩市場,他竟然在另一家店里發(fā)現(xiàn)了東王公油燈。陳履生趕緊掏出5000元買了下來。
與那些熱門的收藏不同,民間油燈幾乎沒有假貨。陳履生說,相比其他藏品,油燈的單價便宜,造型復雜,造假的難度較高,所以假貨很少。目前,只有青銅油燈有假貨出現(xiàn)。而對于收藏已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陳履生來說,價格上到三五萬元的油燈,就要謹慎入手了。“這不僅是真假的問題,還關系到自己的名聲。”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