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藝術(shù)品的秋拍序幕已經(jīng)徐徐展開,大江南北,正上演著辛苦半年之后的大戲。時逢朵云軒110周年的盛大慶典。值此之際,朵云軒拍賣公司2010年秋拍將于12月16日至17日在上海四季酒店盛大登場,此次秋拍共推出十余個專場,除傳統(tǒng)的書畫專場外,特別推出海派名家、當代海派、小品、成扇及廖天樓藏品專場,瓷雜專場,古籍善本專場,還特別為藏友們奉獻一場以金石為主題的專拍,拍品涵蓋印人書畫、篆刻及金石拓片三大類。當代藝術(shù)及油畫雕塑專場也將以全新面貌登場。
此次朵云軒的書畫專場,依然將近現(xiàn)代書畫作為整場秋拍的重鎮(zhèn)。
徐悲鴻是現(xiàn)代繪畫之父,以其早年留法的素描功力,更注重畫面的寫實風格。其畫馬,結(jié)構(gòu)嚴謹,勾勒與渲染相結(jié)合,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在近現(xiàn)代書畫專場中,《柳蔭三駿》,是徐氏難得一見的畫馬精品。往日,其單匹的立馬、奔馬為多見,而此幅中,柳蔭春郊,三匹駿馬或奔馳徘徊,或低首小憩,或揚鬃嘶鳴,構(gòu)圖飽滿,十分少見。此圖作於1944年,正是抗戰(zhàn)勝利前夕,戰(zhàn)馬嘶鳴,其意無窮。
88-1 齊白石 蝦嬉圖 水墨紙本立軸 102.5*35
齊白石的《春暖圖》,是畫給其得意女弟子周婉的,具其上款的作品,多為白石老人的精心之作。《蝦嬉圖》、《墨蟹圖》,墨色玄然,蟹蝦自成一格,超越古人。李可染《雨余夕陽》,就是用中國傳統(tǒng)筆墨表現(xiàn)的山水意境,秋樹斑斕之中,數(shù)間白墻黑瓦的小屋,卻是點睛之筆,黑者自黑,而白者卻越發(fā)的白了,“鳥鳴山更幽”,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118 齊白石種瓜得瓜175*47設(shè)色紙本屏軸
其他如郭沫若的《行書》、黃胄《養(yǎng)雞圖》,前者大幅行書,揮灑自如,為近年來少見;后者作於70年代初期,正值畫家藝術(shù)盛期。黃胄的人物畫,大量反映西北少數(shù)民族生活和邊陲生活,象《飼雞圖》這樣甜美的中國畫作品就比較難得。他的作品速寫感強,用線隨意自然,富有趣味。
謝稚柳的花鳥,眾所周知,早年學仿明代陳老蓮花鳥畫,而且?guī)啄軄y真。其實,他對宋代花鳥畫的興趣亦在滋生,對宋畫的臨寫也不曾懈怠。本場《橫塘野鶩》即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荷塘鹡鸰》,則是他從宣和花鳥的工麗轉(zhuǎn)向清逸靈動的作品,大塊荷葉和鹡鸰、花瓣的虛實相映,色彩上的黑白對比,使得畫面流動起來,一切仿佛就在身邊眼前,可以呼之欲出,妙不可言。
幸得家屬之鼎力相助,朵云軒今秋又有朱屺瞻的數(shù)件精品。
黃賓虹《山澗幽居》、鄭午昌《聽松居圖》的山水各擅勝場。前者筆墨交融,求的是筆外之旨;后者松巒飛瀑,畫的是境外之象。異曲同工,堪稱妙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余件由江浙滬名家為海上“寥天樓”所繪的巨幅繪畫,將整體亮相於本次秋拍而成為近現(xiàn)代書畫中的一個耀眼的亮點。這批作品特點有三:劉海粟的水墨《鯤鵬展翅》、關(guān)良《貴妃醉酒》、應(yīng)野平《無限風光》、陳大羽《大地春》……皆尺幅巨大,旬為畫壇中的洪鐘大呂,十分罕見壯觀,是為其一。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月,正處於“文革”之后,畫家們的藝術(shù)之春正被喚醒,所以這些作品,既有筆墨解禁之后的生澀,又不乏激情的噴涌,時代氣息濃郁,是為其二。來源可靠,保存良好,皆是首次步入藝術(shù)品市場。不但真,而且面貌嶄新,是為其三。值得藏家期待。
古代書畫集中了一批晚明至清代的書畫名家。張瑞圖的草書,用筆方折夸張,直入平出,采用折筆。本場《行草》,其字在形態(tài)上多取橫勢,字字緊密相依,行距疏朗,形成鮮明的疏密對比。
472 董其昌草書192*52.5綾本立軸
王鐸的《草書臨閣帖》,筆劃抑揚頓挫,變化豐富,承接映帶之間,疏密錯落極富匠心,且無刻意之痕,可說是其中年學“二王”的代表作之一。
林良的《雪巖棲鷹》,水墨淋漓,幾乎不施色彩。鄭板橋本場四尺整張《竹石圖》,瘦石篁竹,清高自傲,仿佛不食人間煙火,一洗凡塵。黃慎的繪《得利圖》則可謂黃慎人物畫風的代表。
除此之外,2010朵云軒秋拍的名家成扇專場、海派精品專場、名家小品專場及海派當代專場,亦名家云集,別具一番天地。
金石緣——印人書畫篆刻、金石碑版專場
繼2010年春拍成功推出印譜專場後,本次秋拍將為藏友們奉獻一場以金石為主題的專拍,拍品涵蓋印人書畫、篆刻及金石拓片三大類,計一百五十餘件作品。
盛世興收藏,近年來金石,篆刻家的書畫價值,漸為藏界所重視,行情看漲。本專場中,民國海派印人名頭齊,亮點多。吳昌碩、齊白石、禇德彝、童大年、趙叔孺、高野侯、丁輔之、王福廠、謝磊明、馬公愚、吳湖帆、談月色、鄧散木、朱復(fù)戡、王個簃、來楚生、陳巨來、韓登安、葉潞淵、方去疾等都有精彩之作亮相。
吳讓之(1799-1870)晚清印壇名家,書畫印俱精。此次有書畫各一件上拍,其中《枯木竹石圖》為方去疾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之外,揚州名畫家王素所繪《吳讓之畫像》極為少見,此作先後經(jīng)王福廠、錢君匋等遞藏,殊為珍貴。
謝磊明《西泠四家印跋》冊頁(四十開),是一件從內(nèi)容到書法都讓人開眼的印人佳作,保存完好。謝磊明(1884 - 1963)西泠印社早期社員。海派印人謝博文之父,方去疾之丈。工金石書畫,喜收藏。所藏明顧從德《集古印譜》為海內(nèi)孤本。
以善刻元朱文聞名的陳巨來,其印章時有所見,但是書畫卻極少見,《陳巨來、潘君諾書畫成扇》,讓我們一睹陳巨來書藝風采,甚為難得。
金石拓片板塊是本場令人炫目的亮點,吉金、貞石、古陶,品種豐富,應(yīng)有盡有。吉金拓片,可謂名器琳瑯,亮點多多。
《吳昌碩題公華鐘》作於1914年,此軸縱132厘米,橫62厘米,尺幅大,品相好,考據(jù)詳實,是一件既氣象渾穆又金石氣十足的吳氏罕有的精品力作。
還有多幅青銅器全形拓,如《譚鑣題無專鼎全形拓》、《趙叔孺藏國差全形拓》、《周希丁手拓散氏盤全形拓》都值得推薦。
碑帖,古代美稱“貞石”,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藝術(shù)價值、文物價值,同時又是古代書法藝術(shù)的寶庫。此次征集到的拍品,均為市場上難得一見的善本碑帖,并有金石名家陸增祥、吳湖帆、童大年等考釋題記。《王居士磚塔銘》是唐代名碑,書體典雅秀逸,令人賞心悅目,本次同時有二件獻拍,其一為吳門彭公甫舊藏“說罄已斷本”共五開,其中三開有吳湖帆題跋,精采絕倫。另一件是千明樓主朱夢華、朱龍湛父子舊藏明拓本,存一百九十六字,十分難得。此外《漁洋山人拓歐陽永叔三游洞題名》、《龍門九百五十品》、《云峰山全套》等摩崖石刻,墨色蒼茫,拓制精良,為國內(nèi)大拍中少見,極為珍貴。
清代金石學大興,“道在瓦甓”被金石家、學者、收藏鑒賞家奉為圭皋,十鐘山房主人陳介祺即是樂於此道的領(lǐng)袖泰斗,羅振玉之孫羅繼祖題識《陳介祺舊藏漢瓦登》一函八冊,即是一件十分難得的古陶文精品。六舟僧考藏《漢左常遂右富貴磚拓》,縱49厘米,橫26厘米。此作尺幅不大,但極精雅,盡顯金石家之賞玩雅趣。
印章有“方寸之地,氣象萬千”之譽。本場印人篆刻印譜板塊,不求數(shù)量,力求品位,可謂流派紛呈,各具特色。其中有趙次閑、錢松、郭麐、吳文徵、吳山、徐三庚、趙仲穆、齊白石、趙叔孺、王福廠、吳石潛、葉品三、高野侯、謝磊明、張大千、陳子奮、趙古泥、鄧散木、汪大鐵、商承祚、陳巨來、方介堪、吳樸堂、方去疾等名家。其中不少都有著錄,值得藏友寶愛。之外,還將提供包括田黃、雞血、芙蓉、荔枝凍、桃花凍、水晶凍等名貴印石和名家鈕雕,如林清卿、林壽煁、林文舉等大師級的作品,以滿足市場不同的需求。欲知更多信息,請關(guān)注朵云軒秋拍圖錄。(袁慧敏)
古籍善本專場簡述
朵云軒2010年秋季古籍專場拍賣會又與眾位藏家相約而至。本專場根據(jù)廣大學者、鑒藏家和愛好者的不同需求,精心籌備篩選,共推出二百七十餘種善本佳拓、名家印譜、大家名跡珂羅版畫冊。有從來沒有面世的來自海外的孤珍精本,佳品云集,呈現(xiàn)大家,與收藏界文人雅士共賞。
本屆專場中,《重校十無端巧合紅蕖記》為精品中之亮點。本書來自東瀛。明萬曆二年進士吳江沈璟撰、萬曆間金陵陳邦泰繼志齋刊。插圖是新安何龍繪,宛陵劉大德刻。本書繪刻俱精,其畫之作風與徽派版畫相近,由此可見金陵和徽州兩派版畫關(guān)系密切。本書刊刻精美,傳世絕對稀少。《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著錄僅北京圖書館藏吳梅跋的一部,不見他處有存,是真正的收藏家難得一見珍品。《孟東野集》十卷,明嘉靖丙申(十三年)秦禾刊板。白棉紙,標準嘉靖萬曆間書體精刊,印工上乘,品相完好。明萬曆刊《皇明北虜考》白棉紙印工好,書品完整。本書敘及中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與中原漢族交往及習俗,為明代民族史料且傳世不多。《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千頃堂書目》、《清代禁燬書目》均不見著錄。故得到著《中國文學發(fā)展史》的復(fù)旦大學著名教授劉大杰先生鈐印收藏。名家收藏的珍稀善本歷來是明清大家收藏的重中之重,也是今日藏家不可忽視的收藏準則。
清代刊本中《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六十冊,嘉慶內(nèi)府武英殿刊。乾隆內(nèi)府倣相臺岳刻《禮記》外,民間文人學者家刻精本不下十多種。其中光緒南海孔氏三十有三萬卷堂刊《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本;康熙間吳門繆氏雙泉草堂刊覆宋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本;雍正文瑞樓寫刻精本《高青邱詩集》十八卷本;清乾隆間刊杭世駿的《道古堂詩集》三十六卷;清道光間刊湯鵬輯《海秋詩集》二十六卷本,均為藏家不可或缺的藏品。清代禁書中有康熙十一年尤侗刊《湘中草》六卷本;清宣統(tǒng)間重刊的嶺南三家之一陳恭尹《獨漉堂全集》。名人遞藏本中有藏書大家徐乃昌傳至丁福保的明萬曆十六年刊《六度集經(jīng)》,套印本內(nèi)有道光間朱墨雙色本《六朝文絜》四卷本。民國精刻藍印本,書畫家顧麟士著《鶴廬畫贅》二卷本均是藏家青睞的善本。尤為珍貴的是清乾隆間朱墨藍綠四色活字套印本《陶淵明集》八卷首末各一卷共十卷。此書首冠《四庫提要》,四周雙邊與魚尾均藍色,正文墨色,卷首總論等均朱色,評語大字與小注綠色。朱墨藍綠四色,燦然悅目。張秀民先生《中國印刷史》稱“當為乾隆以后民間印本……在活字本中,此本當稱白眉。”中國古籍刻本中雙色套印已為藏家珍視,四色套印更為稀物。何況此為活字四色套印,更為古籍善本罕見之品。麟角鳳毛,白眉頂尖之品,必為大藏家所得。
唐宋之本,歷來為藏家奉為上品。本次拍品中有唐人寫經(jīng)《大般若波羅蜜經(jīng)》長卷。唐黃麻紙,石墨細欄,經(jīng)文硬筆寫就,字體古樸,撇捺處多作重筆出鋒,純樸自然,為唐人寫經(jīng)中精品之作。為卷第五百十,共四百六十行,首尾俱全。為上海文史館館員俞誠之先生舊藏。宋本中有北宋至南宋間刊《崇寧萬壽大藏》殘本三冊,半頁六行,行十七字。均無首尾,共存三十三開半。刻工有“王保”“英”等六人,查“王保”北宋後期刻《崇寧萬壽大藏》中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南宋初刻《景德傳燈錄》。顏字書體,與善本書影福州東禪寺刻本略同。書內(nèi)鈐“三圣寺”雙圈圓印,與傅增湘先生《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中記錄《金剛經(jīng)》中牌記“元祐六年正月謹題”萬壽大藏本每頁十二行,行十七字本同。書內(nèi)也鈐有“三圣院”朱文圓印。
這次墨跡書札專項中有“張船山行楷詩冊”,民國書畫收藏家葉恭綽致俞誠之先生書札四十二張幾十通,及沈雁冰、俞曲園、嚴復(fù)、沈曾植等名家手跡。
印譜、碑帖、金文拓片為當今收藏家、學者研究收藏逐入佳境之項目。本次有西泠印社原印鈐拓數(shù)量極少的十卷本《吳讓之印存》;清雍正間就閑堂原刊的朱象賢撰《印典》八卷本。另有清寶熙和徐森玉遞藏鈐印本東魏《劉懿墓誌》和源出中國,今又從日本帶回中國的清代阮元藏器拓本《虢叔旅鐘》和《周環(huán)盤》全形附銘文拓片;《高鳳翰硯史》拓本四冊全套。從美國帶回的明晚期拓《宋拓大觀帖》零本和《星鳳樓帖》明拓白棉紙十二卷本。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外人員文化、社會交流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流傳在外的中國文物珍品會回到我國,回到珍惜愛護寶物的收藏家手中。
物華天寶?人文匯萃——瓷器雜項專場擷英
本場200餘件瓷器古玩,囊括了明清各個時期的珍奇雅玩,以材質(zhì)分,有瓷器、漆器、銅器、玉器,以工藝看,有木雕、竹刻、文房四寶,可以說是一應(yīng)具全,精品薈萃。
189-2 清乾隆珊瑚紅描金福壽花卉紋葫蘆瓶
瓷器中首推“乾隆珊瑚紅描金壽字花紋大吉瓶”,因此瓶器型貌似一“吉”字,故得其名。寓意大吉大利,為皇家所喜愛。此瓶葫蘆樣式,外壁施珊瑚紅,以描金壽字花紋作裝飾,金粉呈色鮮艷,筆觸纖細縝密,章法規(guī)矩大氣,繪畫精細流暢,底落“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紅款,實是乾隆朝官窯經(jīng)典之作。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形容“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觀此大吉瓶,可知何謂精巧之至了。
無獨有偶,同一時期“乾隆青花三果紋梅瓶”,也是本場中的翹楚。可以說,青花瓷在乾隆達到了鼎盛。《古銅器考》里稱當時的製瓷業(yè)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乾隆青花承襲了康熙、雍正青花的特點,并在製作工藝上,從胎體的成型、青料的繪製等等,每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茍,精工細做。以此件梅瓶來看,其青花發(fā)色,與淡雅清幽的康熙、雍正青花不同,色彩比較亮麗,與明宣德的青花發(fā)色相仿佛。此件青花梅瓶,紋飾繁密,染畫工整,其造型從容優(yōu)雅,氣派非凡,實是乾隆青花的精品。
明成化集大成的斗彩,到了清雍正,也是極為發(fā)達。表現(xiàn)在色彩更為豐富——在原有的紅、黃、綠、紫之外,又增添了粉紅、胭脂、玫瑰、湖水綠等多種顏色,更顯得富麗堂皇、美麗嬌艷。本場之“雍正斗彩團花小蓋罐”,罐外滿繪不規(guī)則團花(俗稱皮球花)紋飾,設(shè)色典雅,雍容華貴,雍正朝斗彩瓷的技藝於此可見一絕。
漆器類則“元代楊茂製雕漆花紋圓形印盒”值得看好。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點是堆漆肥厚,用藏鋒的刀法刻出豐碩圓潤的花紋。觀此印盒,外觀貌似淳樸渾成,然細部又極精致,在質(zhì)感上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楊茂是元代雕漆的名手,北京故宮博物院即有楊茂製觀瀑圖方剔紅盤,可以借以一鑒。
木雕精品則有“黃楊木雕觀音”。觀音是雕刻中常見的神仙人物形象,此件觀音分首、身、花籃三部分,在工藝上屬於拼雕,比較少見。刻工極為精細:觀其首部,螺髻髮絲整齊細密,絲絲不亂;身部則衣帶輕揚,線條流暢自然;花籃部分更是細巧有加。加上黃楊木質(zhì)地的光潔堅韌,紋理細密,年久色深,給人以古樸典雅的美感,更顯珍貴。
陳鳴遠,是清早期的製壺大師,以其精湛的技藝和富於創(chuàng)新,被譽為“壺隱”。他所設(shè)計製作的松竹梅“歲寒三友”壺、梅干壺、束柴壺等紫砂器中,可見其深得自然物的個中神髓。本場中的“陳鳴遠製紫砂壺”,技巧嫻熟,器形小巧脫俗,色彩淡雅巧妙。有詩贊曰:“古來藝巧能幾人,陳生陳生今絕倫”,用於此壺之贊,亦是恰當。此壺配舊篋,當是“原裝老裱”,將贏得藏家青睞。
玉雕器中以近代“翠雕花果紋草蟲蓋瓶”為最。此件翠雕,型製碩大,蓋作花冠形,巧色雕草蟲,瓶身飾折枝花卉,底部以鏤、透雕技法作折枝瑞果,文飾繁縟。整個工藝設(shè)計精妙,布局疏密自然,巧奪天工。此器通體綠白紫三色相映,細膩堅韌,可視為倣清宮陳設(shè)器的傑作。
文房一類有明張希黃製山水竹臂擱、乾隆松花石御銘硯、林清卿作山水田黃方章等,皆可圈可點,尤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印章,取材青田壽山,其質(zhì)地平滑光潤,石紋或絢麗華美,或晶瑩剔透。再經(jīng)名家篆刻,方寸之間,旨趣盎然。“石不能言最可人”,把玩摩挲之余,尤覺通靈絕妙。
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塑造自我——當代藝術(shù)及油雕專場巡禮
本次秋季拍賣的當代藝術(shù)與油畫雕塑專場,無論從稀缺性、代表性還是學術(shù)性來說,都非常值得期待!
一向重視傳統(tǒng)的朵云軒,也同樣關(guān)注當代;沒有當代的大浪淘沙,就沒有經(jīng)典的積淀。此次拍賣會上朵云軒特別推出的“當代藝潮”板塊,用意就在於此。
作為中國最早的先鋒藝術(shù)家之一,尚揚的藝術(shù)觀念和創(chuàng)作思想啟發(fā)了一大批優(yōu)秀青年藝術(shù)家,在學術(shù)界享有著很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中,堅實的藝術(shù)功力和醇厚的傳統(tǒng)底蘊,匯聚成頑強的前衛(wèi)探索,既有精神的表達又具語言的魅力,在以20世紀80年代為開端的中國當代美術(shù)中,極具代表性特質(zhì)。我們從藝術(shù)家分別創(chuàng)作於1978年的《紅衣女子》和2002年的《風化日志》這兩幅精品中,不難窺見其探索的艱辛與成功。
喻紅是后89時期重要的女性藝術(shù)家,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兩件精品《懷舊的肖像》和《思考》,《懷舊的肖像》收錄在《越界中國先鋒藝術(shù)1979—2004》和《1542—2000中國油畫文獻》。喻紅善於從不同的素材中汲取藝術(shù)元素,以豐富自己的創(chuàng)作語言,作品具有女性視角下的濃郁的生活重量和時光紋理,由此勾畫出獨特的藝術(shù)風景和不一樣的人生命題。此外,岳敏君的《摸著石頭過河》(2006年)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中深層次的人文趣味和特有的幽默感。石沖的《物語》系列等,也很值得收藏。從稀缺性來說,前衛(wèi)藝術(shù)家李山的作品《澳洲風光》(1988年)堪稱稀缺之作,畫作中充滿了他奉獻給中國前衛(wèi)藝術(shù)的點點心淚。
周春芽在“石頭系列”中結(jié)合德國新表現(xiàn)主義和中國文人意象的表現(xiàn)手段,創(chuàng)造出一種既強悍又空靈的藝術(shù)效果。《山石》和《中國園林》是其上世紀90年代早期的優(yōu)秀作品,兼具輝煌的色彩、氤氳的墨韻、斑駁的肌理,淋漓的筆意與飄逸、神秘的意韻,實現(xiàn)了中西繪畫從語言形式到精神內(nèi)核的融會貫通。
劉煒的油畫《無題》,畫面充滿對現(xiàn)實世界的控訴,筆觸極具個性化,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東西文化的雙向特質(zhì),兼具西方技法和東方元素的人文心境。羅中立的《故鄉(xiāng)情之點煙》,則用樸實無華的筆觸不加修飾的描繪,傳達了自然、真實和親切之感。
展望的《假山石NO.88》,是他“假山石系列”的組成部分。作品以中國園林山石為內(nèi)涵,經(jīng)過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作,引申為當代的流行意象,表現(xiàn)了展望的獨到之處,因此,不僅為西方學術(shù)界所認同,更為東方藝術(shù)界所看重。
在“藝海拾貝”板塊中,我們遴選了一批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shù)珍品。
陳逸飛的《姐妹花》,籠罩在一層輕紗般恰到好處的神秘感之中,畫中人的生動柔美、清新溫婉,一如畫家慣常表現(xiàn)的江南女子,給人無盡的遐思,表現(xiàn)出濃郁的東方情致。
陳丹青的《雙人體》,是他迄今為止所創(chuàng)作的尺幅最大的色粉畫,極為難得。另一幅色粉畫《上海姑娘》,尺幅不大,卻處處精到,畫家倘若不具備早年鑄就的扎實功底,斷不至于把色粉這種材料運用得如此嫻熟。他的油畫《樂手寫生》,更是一改早期作品中的厚實凝重,筆姿輕松卻不失端莊,與藝術(shù)家近年來頻頻推出的隨筆文字遙相呼應(yīng),堪稱神來之作。
喜歡在迷幻之風中享受藝術(shù)之美的藏家,此次可以再次得到滿足。孫良的《邊緣》,融匯了藝術(shù)家超越日常經(jīng)驗的心靈體驗,是中國上古傳說的山海經(jīng)和當代藝術(shù)的結(jié)合物。崔曉冬的代表作《大師畢加索家庭日》,表達了畫家心目中對大師的獨特認知。此次特別征集到的前浙江美院副院長白仁海的《塔吉克族女青年哈麗恰姆》,以樸實無華的筆觸描繪出了自然、真實的親切之感,一股濃郁的質(zhì)樸氣息,撲面而來。
還有周長江、陳鈞德、王音、俞曉夫、王向明、殷雄、夏葆元、何紅舟、姜建忠、冷軍、楊飛云、朝戈、王文彬、洪凌……等一大批頗具知名度的中國藝術(shù)家,立足於本土傳統(tǒng),將西畫材料、技法巧妙運用於藝術(shù)創(chuàng)作,作品中洋溢著傳統(tǒng)文化自由空靈充滿想象的特點,相信會得到廣大藏家的青睞。
已經(jīng)成為歷史的上世紀的經(jīng)典油畫,早已被證明具有多重收藏價值。
在“經(jīng)典視圖”板塊中,吳冠中于1973年創(chuàng)作的木板油畫《黃山竹林》,以灰綠為主調(diào),營造了一種和諧清新,雅致淡美的意境,構(gòu)圖飽滿而富有張力,筆觸細膩卻不失瀟灑大氣。竹海深處,點綴一二人物,紅裝綠衣,用色濃重,對比強烈,於寧靜中頓顯勃勃生機。對這件作品,大師本人十分看重,特地收入了他親自編定的全集(《吳冠中全集》第2卷,第221頁)。此畫為收藏者1975年陪同大師“誤入嶗山”后,由大師所親贈。收藏者為此還提供了大師的兩封親筆信,其中一封便提到了贈畫之事。有此佐證,無疑當令這件作品身價倍增。
早期中國油畫有著非常鮮明的中國文化特征。這一外來畫種從它進入中國本土起,就被強大的中國文化消融。藝術(shù)家民族意識的上升,導(dǎo)致別具一格中國油畫的產(chǎn)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林風眠脈系的探索。此次重點推出林風眠極為少見的人物畫精品《竹林詩思》(紙本彩墨),曾登載於《林風眠全集》第85頁(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和《林風眠傳》第1頁(東方出版中心)。還有其紙本彩墨作品《梨花十八隻小鳥》以林氏標志性的方構(gòu)圖,強調(diào)繪畫性而淡化文學性,用特寫式的近景描繪物象,重視平面構(gòu)成而弱化縱深表現(xiàn)。畫面呈分布式,十八隻小鳥站在樹間,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枝干橫斜交插,以單純、明朗的風格,把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節(jié)奏感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鍾情於中國早期油畫藝術(shù)的藏家,千萬別錯過極可寶貴的一批出自中國西畫先驅(qū)之手的作品。著名油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顏文樑上世紀30年代末在蘇州舉辦個展時的《冬日初升》,龐熏畫於1982年的《夢中江南女》、水彩畫《綠海深處有人家》,周碧初的《田野風景》、《果山》、《井岡山》等,或濃郁奪目,或優(yōu)雅淡泊,或沉靜如水,或靈動如飛,細細觀賞老一輩藝術(shù)家極富表現(xiàn)力的構(gòu)圖、用色、意境,令人如行三衢道上,目不暇接。
此次推出的還有朱德群的大幅油畫作品,恍若水波瀲滟,曙光靈動,水天之間的煙嵐,宏偉雄奇,動人心魄,整個畫面?zhèn)鬟_了一種光采的振顫、擴散、醞釀、衍生的視覺體驗。
其他如閔希文、朱士杰、胡善餘、沙耆、常書鴻、余本等人的作品,也都在“經(jīng)典視圖”板塊中一一亮相,這將使更多的藏家了解、熟悉中國早期油畫創(chuàng)作的學術(shù)、藝術(shù)、收藏價值,并使之成為一個值得長期關(guān)注的熱點。
朵云軒在秋季拍賣活動中征集到如此之多的好作品,無疑來自於廣大收藏家、藝術(shù)機構(gòu)、藝術(shù)經(jīng)紀人、藝術(shù)家及家屬、藝術(shù)評論界、藝術(shù)媒體的大力支持和協(xié)助。受此感召,我們將會帶給大家更多的驚喜與期待,選件務(wù)必精良,服務(wù)力求完善,朝著多元化、個性化的方向,腳踏實地,穩(wěn)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