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訊 效藝
北京永樂5月31日完成了其2009年春季拍賣會。會后當即公布的近4000萬元總成交額體現(xiàn)了其對市場現(xiàn)狀獨立而客觀的解讀,而整個過程更詮釋了當今國際藝術品交易的理性模式。
雖未爆出天價或紀錄,永樂的中國書畫專場依然取得了過程與結(jié)果的雙豐收。重點拍品大多悉數(shù)拍出,在全場2700余萬元的總成交額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中明末清初大家王鐸的《行草書天臺山詩》以210多萬元拔得頭籌,這也是書法作品首次在永樂拍場中登頂。
徐悲鴻的《耕牛圖》、潘天壽的《松壽》、張大千的《層巒獨泛》、蔡嘉的《住山圖》以及謝稚柳、齊白石和啟功的幾件作品也均成交于百萬元之上,恰當?shù)胤从沉怂囆g家的市場地位。而在始終都平穩(wěn)而熱烈的氣氛中一度掀起波瀾的是第38號拍品,關山月的《北國風光》,場內(nèi)多位嶺南派藏家競價激烈且高幅跳價,最終以近8倍于估價的60萬元落槌。
下午的明清工藝品專場是永樂成立以來剛剛在書畫之外開辟的新項,以牙雕、竹木雕和皇家織物為主。最終超過60%的成交率以及1100余萬元的總額落槌,其中《清乾隆象牙茜色戲鳥圖組雕》以近74萬元成交。
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董軍表示,當今特定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現(xiàn)有及潛在收藏群體對藝術精品的需求是較為強烈的。在充足的資金基礎上,客戶更關注拍品的質(zhì)量、價格的合理,特別是中介機構(gòu)的誠信以及交易過程的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