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之為作品,離不開構成其靈魂的“意義”,“意義”的生成離不開構成作品本身的“表現(xiàn)方式”,而“表現(xiàn)方式”的基本構件便是“材料”。
一般地說,材料表達觀念,而觀念促使作品意義的生成。于是在材料與意義之間,觀念構成了一個基本連接,這是現(xiàn)代藝術的常識。從這個意義上說,“材料”與“意義”之間具有內(nèi)在的邏輯相關性。但是,由于“材料”屬于表現(xiàn)方式中的物質(zhì)層面,而意義屬于表現(xiàn)方式背后的精神層面,故而,材料通常并不等同于意義,而只是生成意義的必要條件。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其意義的生成都在不同的層面和程度上依賴于特定材料自身的物理或化學屬性。比如水墨藝術中的水和墨,油畫藝術中的油和彩等。通常情況下,材料很難直接構成意義,然而當“對材料自身某種特性的挖掘”被極端強化時,“該材料”與“該特性”的對應便具有了唯一性,亦即“該特性”必須而且只有依托于“該材料”(而非其他材料)才能夠得以發(fā)揮。這時,在理論意義上,我們將“該材料”視為獨特的“物”,而將“該特性”視為“該材料”獨特的“物性”。
當在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刻意而集中地強調(diào)某種材料本身的獨有物質(zhì)屬性時,就創(chuàng)作而言,材料除了具有“工具價值”以外也同時產(chǎn)生了“意義價值”。換言之,此種作品的意義生成總是直接依賴于對該“物”(該材料)以及該“物性”(該特性)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而當我們從“物性”的角度來理解材料時,材料本身既是媒介也是觀念,并最終直接促使作品意義的生成。因此,在發(fā)掘和利用“物性”的意義上,材料本身便與作品意義的生成建立了直接而本質(zhì)的邏輯關聯(lián)。這樣,材料作為“物”的獨特“物性”便得以在作品的“意義”層面彰顯。
“‘物性’與美學——中國當代材料藝術邀請展·第一回”中展出的作品雖然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面貌,但是總體上卻呈現(xiàn)出某種共通的特征:即在架上平面作品的范疇內(nèi)探索材料與作品的意義生成之間的多種可能。當然,這種探索直接借助了對材料“物性”的有意強調(diào)。
參展的13位藝術家大多有過多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分別在各自熟悉的表達方式和藝術風格上做出過不凡成績。但是,或許是出于對藝術探索的濃厚興趣,亦或是出于對材料特性的獨特敏感,當他們遭遇“物性”這一嚴肅的藝術課題時,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與冷靜的方法分析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思考向度和創(chuàng)作領域。無論是具象類作品還是抽象類作品,對“物性”的特殊強調(diào)都使作品的意義生成不再只是依賴于畫面的內(nèi)容或圖式,材料本身以及材料特性也同樣在作品的意義生成中變得舉足輕重。
對任何新鮮事物的探索都無疑是相當艱難的,但同時也必將是令人異常興奮和驚喜的。雖然這些作品或許暫時還存在略顯青澀的部分,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新的創(chuàng)作道路上披荊斬棘的藝術家們,必將會在“物性”的獨特啟發(fā)下,為自身藝術疆界的進一步開拓作出有益而可貴的探索和嘗試!
高鵬 涅槃系列之1 115cm×90cm (作品選自“物性”與美學——中國當代材料藝術邀請展·第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