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耶穌還年輕”展覽現(xiàn)場,Josh Smith:Untitled, 2008
新博物館(New Museum)的第一次三年展已經于4月8日推出了,展覽主題為“the new generation:Younger than Jesus新的一代——比耶穌還年輕”。為了這第一次三年展,新博物館煞費苦心的選出了50位在國際上已經嶄露頭角的年輕藝術家,選出來的藝術家來自全世界的25個國家,所有的藝術家都小于33歲,幾乎都是80年左右出生的。
可以說,這次選出來的都是最時髦的年輕藝術家,這些藝術家來自世界各地,甚至包括遙遠的阿爾及利亞,哥倫比亞,黎巴嫩,和委內瑞拉等。新博物希望這次展覽能達到這樣一個效果——這是全世界80一代重要藝術家的第一次全面登場。
這樣的一個意圖本身就具有十足的話題性,但紐約藝術圈內人士私下談論的東西比這個展覽本身更多,很多人私下都在問,打著“新的一代”旗號的New Museum是想和惠特尼美術館的雙年展競爭,并試圖取而代之,成為美國當代藝術博物館雙年展(三年展)的領頭羊嗎?
可能很多藝術界里的人,尤其是美國藝術界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在今天這樣一個全球化的藝術世界,惠特尼雙年展主要集中在美國藝術家的方式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局限性,例如2006年,惠特尼雙年展策展人Philippe Vergne和ChrissieIsles 就明確提出,要讓兩年一次的惠特尼雙年展呈現(xiàn)出“后美國”(post-national)的樣式,但后來他們并沒能實現(xiàn)這一點,惠特尼雙年展失去國際化陣地的局勢沒能得到遏制。到了2008年,惠特尼雙年展的策展人Shamim Momin和Henriette Huldisch繼續(xù)努力,他們曾經試圖捕捉“網(wǎng)絡社交”的時代精神,但他們毛躁的努力使得這次展覽變成了“開心網(wǎng)式雙年展”(FaceBook Biennial)。而相對于惠特尼的含糊不清,新博物館清晰的把這一思路化為了實際操作,“比耶穌還年輕”被明確的定義為“一個開放的,和人分享的策展模式——從網(wǎng)絡一代呈現(xiàn)的作品中去獲得靈感。”策展理念強調的是對網(wǎng)絡一代創(chuàng)造出的視覺文化進行研究,通過年輕和全球化的眼光來呈現(xiàn)當代藝術,并希望在現(xiàn)今這個紛繁的世界中找到一條線索或者是一種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與其策展理念相匹配的是,新博物館三年展策展人Lauren Cornell, Massimiliano Gioni 和Laura Hoptman充分的采用了“國際網(wǎng)絡”的優(yōu)勢,動用了全世界150位藝術界里的著名人士,其中包括策展人,評論家,博客,和藝術家等,最終選出來這50位藝術家。單從這個角度來看,新博物館就比惠特尼美術館領先了一步,而且,這次三年展最值得關注的還不止展覽本身,一本來自Phaidon的書《比耶穌還年輕:藝術家備忘錄》Younger than Jesus: The Artist Directory也將由New Museum推出,這本書里收錄了整整500位由這個權威“國際網(wǎng)絡”選出的年輕藝術家。這為New Museum進行的這一系列舉措搭建了雄厚的理論基礎。由此,我們看到了New Museum的雄心,這無疑是一次對惠特尼雙年展的全面包抄。
這次競爭會有一個水落石出的結果嗎?或者真正的比分要等到2012年——當?shù)诙眯虏┪镳^三年展和惠特尼雙年展同時舉行的時候才能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