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上海田園高級中學舉行了閔行區(qū)高中美術特色教育研究共同體主題研討會——如何在美術高考教學中實施美育,引導學生“學畫學做人”。
閔行區(qū)美術高考教學研究共同體是在“張家素美術工作室”的倡導下,由上海市閔行區(qū)多所學校,20多位美術教師合作組成的。這一共同體打破了原本各校美術高考教學“各自為政”,只有競爭,沒有交流的局面。實現(xiàn)了合作競爭、資源共享、探索研究、共同提升。在美術課改的背景下,努力把美術高考只是技能教學轉變?yōu)樘嵘龑W生素質、爭取美術和文化學習雙贏的教育工作。
“美育”是一個高層次的教育,而美育的直接體現(xiàn)就是藝術教育。本次會議的倡導人、美術特級教師張家素老師說:“作為具體實施高考美術教育的老師來講,不可能改變高考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或是弊病。只能在適應的基礎上,改革教學方法,努力把學生引導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這也是一個學校的美術特色教育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生命。”
把“美育引領,和諧發(fā)展”作為辦學理念的田園高級中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該校的陸校長本身也是美術老師,他認為,“美育引領”不單單是純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在課程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上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我們學校每年有五六十個學生通過美術進入大學本科深造。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連續(xù)五年來,很多學生在美術高考之后,文化課成績一下子有了一個飛躍,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內驅力。”陸校長自豪地說,“我們每年要求學生到博物館欣賞經典的藝術展,每年一次到大劇院聽高雅音樂會。”陸校長也很注重“美術與生活的搭界”,讓學生自己設計校徽、校服,讓他們參與到生活當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發(fā)展特長。“美育教育是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的。很多學生通過學習美術,把學習文化課的潛能也都激發(fā)出來了。”
除此之外,張家素老師也提出了美術高考存在的兩點缺失。其一,是美術教學中科學精神的缺失。在高考教學中,純知識技能的教學沒有和科學精神的教育結合起來。徐悲鴻一直講“美術實際上是科學”,但是教師在具體教育時并沒有納入到科學學習的領域中。“比如說素描,他本身的造型就帶有科學的原理,要講究比例、結構、解剖和透視。然而許多老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常常忽視了科學原理和藝術造型的講解。”
其二,美術學習和藝術情感教育沒有很好地聯(lián)系起來。老師只教學生如何繪畫,卻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即“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比如畫阿格里巴,很多學生可能畫得蠻好,卻不知道阿格里巴是何許人。畫米開朗基羅,說他是老頭;畫伏爾泰,說他是老太。這種情況就是沒有把情感賦予繪畫中。現(xiàn)在,學生只是學大師如何畫,卻沒有學習大師的藝術情感。這就是需要我們挽回的藝術情感教育,也就是我們的美育。”
因此,基于這些缺失,與會代表也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比如,發(fā)掘美術高考教學內容當中的教育元素,在教學內容上要貫徹人文教育的精神。要讓學生明確他為什么要畫畫?他畫的對象是什么?藝術家所塑造的藝術品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把對象看成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對于老師來說,要從純知識技能的教學中,逐漸擺脫出來,擴展教學范圍,讓學生知曉藝術作品的背景,激發(fā)學生的藝術激情。
再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注重藝術的共性和個性的問題。“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教學模式都是‘包班制’,學生畫出來的東西一看就帶有老師明顯的個性痕跡。”對此,有些學校便采取“走班制”的方法,學生可以領略到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盡可能避免“一個模子里刻出來”。
另外,有代表建議,應定期舉辦學生個人畫展,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對其他同學也能起到引領作用。而對于美術課老師和文化課老師“搶時間”的尷尬,信宏中學的做法很有意思,“我們把學生的文化課成績發(fā)到美術老師手里,把美術專業(yè)情況發(fā)給文化課老師,這樣,老師之間就能相互了解一個學生在各個學科的學習情況,然后再作出新的對策。”如此一來,美術課和文化課便得以溝通,也更能達成共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