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罹劫150周年前夕,包括康熙二龍戲珠碗、康熙青花龍紅海水紋盤和康熙釉里紅龍纏枝花紋碗在內的多件圓明園文物,在經(jīng)過修復后首次向游人展露真容。
一同展出的還有從圓明園出土的瓷器、玉器等完整文物,其中較為珍稀的有青玉老人山子、“花甲聯(lián)芳”玉扳指、銅鎏金“金剛”等。
為紀念圓明園罹劫150周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3月25日與圓明園管理處共同舉辦了“文物保護,我們攜手——圓明園文物修復大型公益活動”,并承擔了圓明園部分受損文物的保護與修復工作。經(jīng)過長達半年之久的修復后,已有多件文物恢復到本來面目,相對完整、符合修復和展出標準的就超過60件,有很多完整度達到70%以上。
據(jù)悉,這些已修復的文物是工作人員從園內現(xiàn)存的3萬多塊瓷片中挑選出的1884片有關聯(lián)性的瓷片,經(jīng)過清洗、整理后拼接成形的。除在此次為紀念圓明園罹劫150周年而舉辦的“圓明園出土文物展”中露面外,還有望于明年在全國進行巡回展出。
據(jù)圓明園管理處文物科科長秦靜介紹,因展覽場地有限,此次展出的修復文物只是半年來已修復文物的一部分,除康熙二龍戲珠碗等10余件較為完整的文物外,主要是一些殘損瓷片。但修復工作一直都在進行,預計未來修復文物將達到150件。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盡管天色已晚,但展室旁邊不足30余平方米的小房間內亮光如晝,修復工作者潘婷婷正在燈光下,聚精會神地用白色石膏填補一只青花瓷碗的最后一處缺口。
記者了解到,對修復人員來說,首先是要清理瓷片,在瓷片里面挑出比較相像的,再集中到一塊兒拼,拼出一些瓷器來,拼好一件基本上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快的也需要3-4天。而對一些比較完整的東西,只需進行局部的修復即可,難度相對較小。
相關新聞:
85件圓明園北京流散文物集中展出
圓明園罹劫150周年前夕,包括雕花石洗、西洋石構件、石獅子在內的85件圓明園珍貴石刻文物集中展出。這些文物此前因各種原因流散在北京各地,現(xiàn)已回歸圓明園并首次向游人開放。
據(jù)了解,這些文物大多為漢白玉或青石材質,主要有仿杭州西湖意境"柳浪聞鶯"坊楣、觀水法石屏風及石鼎、綺春園流杯亭基座、諧奇趣北廣場菊花形噴水池、石桌、石獅子、石魚等共計57類85件。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一對石獅,2010年1月回歸。這對石獅高160厘米,寬42厘米,分為一公一母,母獅懷里還抱著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獅子,整體造型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據(jù)圓明園管理處文物科孫晨露介紹,這些文物大部分都是捐贈者聯(lián)系后自愿捐贈的,有的來自北京大學等學校,有的來自機關單位,還有的來自京城里的一些胡同。在專家通過跟圓明園老照片和記載資料比對,并輔助一些技術手段后證實為圓明園流散文物。
除圓明園北京流散文物外,57件圓明園修復文物也同時展出,以紀念圓明園罹劫150周年。同期還有"圓明園三百年歷史文化展""清代樣式雷建筑圖檔展""與歷史對話——傅文俊攝影作品展",都將集中再現(xiàn)圓明園輝煌盛景和300年的歷史文化精粹。